社会中的围屋故事燕翼围的中式四合院别墅设计
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有一座名为燕翼围的古老建筑,它始建于清顺治七年,至清康熙十六年才完工。这座房子由杨村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两代人倾心建设。它占地1367平方米,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并且外墙厚达1.45米,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中最为坚固的一座。
整个结构以大门和厅堂为中心线布局,这是一座砖木结构方形围。该楼共有四层,每层都设有34个房间,使得总共有136间房。每一层都与下面几层相通,对角线上各有一炮楼,每层均设有枪眼,而周遭则是封闭式建筑,只留下第一层的大门作为进出之处。在过道上还设有排污孔,而且内部院落和外部还有水井。
2001年,燕翼围成功入选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该景点也是许多摄影师拍摄的热门地点之一,如赖国柱等人曾经在这里拍摄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历史上,在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不仅盗贼横行,还频繁发生械斗。因此,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匪患严重而避难的人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逃离原居地寻求安全。
当时,一位名叫赖福之的人,因为战事迫使他不得不离开家园。他原本计划去黄塘高围一个朋友家避难,但那位朋友无情地拒绝了他,最终迫使他只好带着全家的金银珠宝来到九连山避乱。当战争平息后,他返回发现“庐舍已为灰烬”,这让他非常痛苦和愤怒。他决定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的古训来建设自己的防护系统,从而引发了对建造更安全房屋需求的思考。
由于工程浩大耗资巨大,因此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些建筑不仅强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体现了一种对于未来的规划和责任感。而这个名字“燕翼围”来源于《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指像燕子保护小鸭一样,为子孙筹谋安全生活环境。而实际上,这里也有其他传说,比如说它看起来就像是被雕塑成这样子的鸟类,以及周玉衡将此命名为“燕翼”。
除了这些传说以外,这栋房子的主仆关系也颇具传奇色彩。一位名叫赖古(杨村方言,即仆人)的忠诚仆人为了保护主人免受劫掠,不惜牺牲自己,最终导致他的死亡。但主人并没有忘记他的忠诚,在祭祀时先祭拜仆人,然后再祭拜祖先。这份恩情被后来的家族成员所铭记,他们每年的农历八月都会首先祭拜这位忠实的小伙伴,然后再进行祖先崇拜仪式。
此外,此建筑还存在着两者结亲的情况。在清乾隆年间,一位来自关西地区徐老四青少年常常会前往远嫁至杨村的一位姐姐家做客,并留宿其中,他对其生财致富以及精妙巧思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决心日后也要成为那样的人物。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他终于成了知名的地产开发商。在嘉庆三年,他开始在关西开辟田垅,并花费两年的时间来建造新居。正值次女择婿期间,他又一次回到原址——这次是在给18岁女儿准备婚礼的时候。他希望能找到与自己同样追求卓越精神的人作为女婿,所以选择与六代孙赖锡元结婚,而他们俩都是来自著名的芦沟桥聚集点——芦沟桥附近的一个叫做北潞乡的地方。而他们共同创立了一座比前者的更宏伟、更精美、更配套的大型住宅区,其规模超过了当初由李福基建立的住宅区。但遗憾的是,由于病故,没有机会向公众揭晓其命名,所以人们只是称其为“新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