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女子之足缠谜自然中探寻客家血统的秘密
摘要:在清朝,汉族女子缠足的现象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无论贫富,从小就裹起了“三寸金莲”。不缠足将面临普遍的嘲笑。然而,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分支,不有此习俗。那么,为什么客家女子不缠足呢?客家人自秦朝至南宋时期由北迁至南方,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有人认为客家先民南迁时缠足尚未流行,他们定居后未受影响,因此保留了天足,并且身体更健康。这一观点似是而非。礼教文化的辐射力强大,使得缠足逐渐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而客家地区为何抗拒这一习俗蔓延呢?实际上,不缠足是由客家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状况决定的。
客家先民多生活在山高林深地区,其生产落后、交通闭塞、人口密度低。因此,一切家庭成年男女都要投入到生产中去。一首歌曲描绘了一样的场景:“妹在山上割芦箕,哥在山下铲草皮……”一个裹了小脚的女子怎能完成重体力劳动?
另外,由明末开始,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人形成了“下南洋”,男子经商打工妻儿留守,这使整个家庭重担全部落于妇女身上。
《清稗类钞》说:“客家妇女向不缠足,她们身体硕健而运动自如。”这体现了她们与男人相同劳作规律,没有闲情逸致和优越条件。而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写道:“一切稍微粗重工作都是属于妇女们责任。”
晚清外国传教士看到当地女子皆为天足,对此表示赞叹:“于世界女人最完全无憾。”但其实,这是否也是生活重负给她们的一种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