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祭祖祭口诀之碱水粽香气弥漫天际
端午节,一个汇聚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与欢庆饮食的丰富民俗盛事。其习俗之多样,如同一幅精彩纷呈的画卷,其中划龙舟、采草药、挂艾草、食粽子及佩香囊等,都为这场大型庆典增添了无限活力。在赣南客家地区,这个传统节日以品尝碱水粽而著称,每当端午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忙碌地制作这些独特的粽子。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有类似粽子的雏形——菰叶包黍米形成牛角状,即“角黍”。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再用菰叶包裹后煮熟,便诞生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客家碱水粽,也被称作灰水粽。制作这种传统天然灰水,需要将黄板柴树烧成灰烬,然后溶解并过滤,使得如琥珀般透亮的植物灰水形成。
将这个植物性质中的碱加入泡发糯米中搅拌,使得糯米不仅变得软滑,还散发出独特的植物芳香。焖煮后的碱水粽色泽金黄,外表香气四溢,其内心则是充满清新的天然 碱味,让人垂涎欲滴。此外,它还有除肥腻健胃润肺等健康功效。
客家碱水 粽,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更是赣南客家的文化瑰宝,以其独具风情和特殊风味,在“粽”界占据了一席之地。至今,它依旧受到了广泛喜爱,被誉为一种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享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经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