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重阳佳节蒙古族毡子文化盛宴

重阳佳节蒙古族毡子文化盛宴

毡子文化节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庆祝,也是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回顾。擀毡这项技艺,悠久的历史让它成为了蒙古族乃至其他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12年的9月15日,阿拉善地区举办了首届毡子文化节,这一活动不仅展示了蒙古族擀毡技艺,更为这一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届毡子文化节由额旗东风镇额肯查干嘎查牧民照日格图组织承办,他不仅是一个主办方,还是一位擀毡艺术家的代表。他告诉记者:“我们要确保每一块毛毯都能体现出最纯粹的游牧民族精神。”从此,毡子文化节将被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曾经用绵羊秋毛、骆驼皮和简单工具制作出的精美 毛制品。额济纳旗土尔扈特人擀毡时,他们会坐在地上,有着清晰节奏地抽打羊毛,将其转化为无数细小的纤维。这段过程充满了音乐般的声音,每一次弹动都预示着一个新物件即将诞生。而当这些纤维铺在骆驼皮上,并被水浸湿后,它们便开始融合形成厚实而坚韧的地面垫。

照日格图讲述道:“拉毡也叫抻 毕业,过去抻 毛用马或骆驼拉,要有节奏地拉60圈以上,然后就要泼水,使其快速成形,一次又一次反向拉动,最终完成一块完美无瑕的毛制品。”这种通过反复劳作与自然元素相结合的手工制作方法,不仅体现了游牧民族对于自然资源利用上的智慧,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关怀。

总共需要经过13个步骤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毛制品,从弹毛、铺毛到喷水、撒豆面,再到卷起并捆紧,这一切都是依靠手工操作完成,而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辅助。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唱歌还是工作,都带有明显的心跳感,即使是在辛苦劳作之中,也能够找到一种既疲惫又快乐的心情。

标签:

猜你喜欢

我想修道怎么入门 张荫公道教改革...
张荫公(1848年-1921年),字绪卿,号静庐,是中国近代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道教界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改革和创新。他的思...
六种人不宜去道观 道学经典句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学经典句子如同智慧的灯塔,照亮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之路。这些句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精髓,也是我们今天学习和思考时不可或缺的指导。《悟道...
如何评价无为而无不为 道教的诞生与老...
道教的诞生与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怎样的? 老子,名叫李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被尊称为道教创始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具体年份不详,但他的思想...
如何反驳道家观点不对 道德经全解从道...
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道德经》的开篇,老子通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著名句来表达了宇宙和自然界的无情与至高。这里的“天地”代表的是宇宙本...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