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中国古典建筑风韵历史光芒绽放于松茂村
在松茂村的客家围屋里,历史的光芒闪烁着古老的智慧。这里曾经孕育过“一门三代连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家族,更有被誉为广西清代“李清照”的杰出女诗人朱玉仙,以及被称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家主朱光,这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干部,是朱德总司令的秘书,也是毛泽东的挚友。在这片土地上,名人的足迹交织着历史与文化,客家围屋和屯内古名祠、昌穆庄客家古围城、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遗存积淀丰厚,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耀眼的历史文化光芒。这不仅是一座普通的小村,而是今年被评为广西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的松旺镇松茂村。
10月18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来到了这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进行探访。他们首先到达了位于茂山屯的一座恢宏客家围城,这座围城坐北向南,以灰砂叠砌鹅卵石建成,仍旧保存完好。围墙前有一半月形水塘,正应了“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的风水理论。
据民间传说,这里的松旺茂山屯是桂东南地区最佳的风水屋场之一,为朱熹第21代裔孙朱殿辅于清朝迁入定居第一条村庄。这就是著名的朱永茂祠堂,它建于清朝期间,是四进厅厦建筑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全体雄伟美观,用材上乘。尤其是在祠顶设四副龙脊过拱形状“镬耳”,别具一格,为广西境内独树一帜。
祠堂门额上的三个大字“通奉第”格外醒目,并且门联云:“永扬敦笃德、茂育济世才”。按照清廷规定,从二品官职封赠“通奉大夫”,造宅建祠才有资格称“通奉第”。第三进厅堂檐梁上悬挂的是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科甲匾,与墙上三块红底金字进士匾共同见证了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连中科甲频繁出仕做官的情况,在清代广西村落中极少见。
与祠堂相邻的是朱光故居,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四年的两层欧式别墅型小楼,与古色古香的朱永茂祠堂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穿越回去。在昌穆庄周围,被厚实 古城墙所包裹,“船地”格局形成了一艘扬帆远航的大船群山环抱之下宛如高耸桅杆。而昌穆庄河流奔涌,如同预示着子孙们皆能远出为官,一帆风顺世代荣昌。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抗日爱国将领朱为鉁将军故居,他是兵役署副署长,其贡献在于苦心策划八年抗战兵源征召训练编遣补充,为抗日战争输送数百万兵力。他还留下了一句至今仍令人铭记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走访松茂村,我们发现这里最显著的是人才辈出历代不乏名流。在文昌阁记录着:这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文昌神以保一方文风昌盛而设古建筑,该文昌阁是由当时倡议所建。此后至今,不断弘扬祖先兴学办校勤奋读书奋发有为传统,将崇文重教深深影响各姓氏。
1996年秋,“朱光中学”开学;2005年以来,每年开大会颁奖奖学基金给考上了高校的人们。这一切,都源自于过去几百年的不断努力和坚持,即便当农民也能熟读《朱子家训》,这一切与其历来倡导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和风气是分不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