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婚俗丧事举办的酒宴中使用的陶瓷器皿
在我国的贵州省,侗族是一个以一夫一妻制为基础的少数民族,他们男女之间的社交是公开且自由的。侗族青年间通过各种形式,如游方、踩月亮、赶表和行歌坐月等方式相互认识并建立情感联系。在一些情况下,还会有父母同意或者托媒说亲的情况,比如土家族和水族。
在侗族中,“踩脚后跟”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若一个青年对某位姑娘产生好感,他会悄悄地跟在她后面,故意踩她的脚后跟。如果对方被踩却没有回头,那么这个青年就放弃追求;如果对方回过头来,也就是表示接受,那么他们就会一起离开场合进行进一步交流。
在一些地区,有一种“夜娶”、“夜嫁”的习惯,其中新郎通常会深夜时分前往新娘家中迎亲。这时候,男方会带着三十多人强大的迎亲队伍,每个人都手持松明火把,在山川间穿梭,就像一条跳跃燃烧的火龙。而这背后的唢呐锣鼓声则让整个寂静的小村庄充满了欢快与热闹气息。
经过十几里路程,最终抵达新娘所在团寨,但团门紧闭,这里设有众多“歌卡”。每经一次“歌卡”,迎亲队伍就必须进行对歌,一次接应如流,只有正确回答才能继续前进。当最后一关解决之后,如果成功突破,便可以进入新娘住的地方。这里需要的是男家的代表能迅速灵活地随机应变,对答无误才可进入房内。此过程确实极具挑战性。
当所有问题都得到答案,并宣布发起婚礼仪式,新娘便戴上特有的侗帕项圈装扮,与女伴共同出发。在鼓点热烈欢快吹奏下,她们用桐油纸伞避邪而行。如果途中遇到另一支迎亲队伍,双方要互换腰带作为象征性的祝福。
到达男家门口时,则鸣放鞭炮,让新娘暂停片刻,以待正式进门仪式由五十岁以上老人主持。这套仪式持续约十分钟完成之后,新娘才伴随鞭炮声进入洞房休息,然后享用晚餐,即半夜饭。餐后开始对唱,一直持续至次日凌晨,为期两天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成婚,也不立即同居,而是回到各自家庭生活。一旦有孕,便由女方携带稻草和纺车返回丈夫家定居,此时始算夫妇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