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高手丹阳子马钰继承了全真教二代掌门人的光环
马钰,字宜甫,以丹阳子为道号,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生。后改名钰,从义到宜甫,再更名为钰,是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与王重阳拜师求艺,但被要求放弃财富。在陕西发扬光大全真教,他的创立仅两年的教派逐渐走上稳固发展之路,并在第三代掌门人时期达到鼎盛。家乡传说他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因避战乱迁至牟平,家族成为当地大户。
童年即展现天才气质,当地名士孙忠显见其才华,将女儿孙富春许配给他。但青少年时代的马钰并未因此安宁,因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与南宋初年的金兵南侵导致山东一带战乱频仍。他的家乡最终沦于金国之手。重阳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为全真教祖庭,其原名刘蒋村,因王重阳修行埋骨而改称祖庵镇。
公元1167年,一位道士王喆来临,这位理想主义者致力于传道但尚无成果,便启程至山东寻求机遇。在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王喆希望利用这里悠久神仙文化促进自己的传教工作。马钰收留了王喆,却只是因为乐施好善,对道教有所好感,而非正式加入。
为了表示敬意,马钰在家中为王喆建房,让他修道,并自题“全真堂”,取“存神养浩全真性”之意。这标志着开创了全真教。当时的马钰虽然对家庭情感依旧有所保留,但经过梦境影响以及算命术士的话语,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生命有限且不应错过机会。他向妻子写休书,与妻离子,更深入学习与实践 道法,最终成为了七位弟子的领袖之一——“全真七子”。
随着时间推移,全真掌门人的位置落在了他的肩上。一系列考验,如化缘、风车照亮、臭烘烘食物,以及极端寒冷环境中的耐受测试,都让得以证明他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此外,还有一次严酷考验:站在屋内冒热或屋外冻透,其中只有他没有怨言坚持下来,这些经历都使得王喆对他深信不疑。
继承师父衣缪后的第一件重要事务是出版《灵本》,这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到整理和编纂大量文献资料。不过,由于身处艳阳下的长安城,他决定首先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础,然后再致力于这项工作。而这,就是为什么守孝三年之后,他选择继续扩张宗旨而不是完成誓言的原因。这段旅途充满挑战,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全真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其成为当时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