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大祖师爷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
张继先(1092-1127),北宋末期著名的道士,字遵正或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他奉为第三十代天师。据传,他五岁时尚不能言,但在一日之内能听见鸡鸣,便笑着赋诗,“人皆称异”(以)为真仙。九岁时,他便袭了他的职位。
张继先的人生观和修炼方法深受人们的尊敬。他本人性格“渊默寡言,清癯白皙”,对待外界事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他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被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得到了昆玉所刻的阳平治都功印。
徽宗曾多次召问他有关龙虎山的情况,甚至询问是否能书写符箓等问题。每当徽宗提出这些问题时,张继先总是能够给出恰如其分的回答,使徽宗感到惊奇和满意。此外,他还曾与徽宗讨论过修炼丹药的问题,但他坚持认为这不是皇帝应该追求的事情,而是普通人的事情。
尽管如此,由于他的才华和修行成就,他还是多次受到徽宗的青睐,并且被授予不同的官职。在一次召回京城后,他还曾亲笔作了一首《大道歌》并赠送给徽宗,这也是对他的赞赏之一。
然而,即便面临这样的荣耀和宠信,张继先依旧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态。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修行道路,不愿意过度参与世俗政权的事务。最终,在政治动荡加剧的情况下,他选择了隐退生活在龙虎山上,以此来避免卷入朝堂纷争中的困扰。
除了其个人修行成就外,张继先还有许多著作流传下来,其中包括《大道歌》、《心说》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能,也体现了他对于宇宙哲学、人生观念以及修养方法的一种独特理解。此外,还有其他几部著作,如《明真破妄章颂》,也被收入到后来的《正统道藏》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理论上的贡献还是在实际行动上的表现,都证明了张继先作为一个高级道士,是一位真正掌握天地精髓、通晓神秘奥义的人物。他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