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道家厉害人物丹阳子马钰继承了全真教二代掌门的光环
马钰,字宜甫,以丹阳子为道号,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生。后改名钰,是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与王重阳拜师求艺,并放弃财富。马钰家境富庶,被称为“马半州”,但他在童年时展现出的才华被当地名士孙忠显看中,将女儿孙富春许配给他。
少年时代的马钰在战乱年代成长,他的家族因避战乱迁至山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王重阳,这位未来的全真教创始人影响了他的思想,使他开始修道,最终成为道教二代掌门人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不拘一格交流的风气,将全真教推向陕西,并使其逐渐走上稳固发展之路。
据说,小小马钰便被认为是“顶有神光”的大仙之材,但这种话并非绝对可信。当地名士孙忠显因为看中他的才华早早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而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以及南宋初年的金兵南侵让他的生活充满挑战。在金国占领家乡时,他变得有些不思进取,只图享乐。但是经过王重阳指点,他顿悟并最终成为道教二代掌门人。
公元1167年,当王喆带着传道理想来到山东时,马钰收留了他,并允许在自己家里为王喆修建房屋供其修道。随后,马钰写下誓言,一心修道,不再回家乡。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也使得全真教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和体系。
经过一系列考验,其中包括吃臭鱼肉、过寒冷环境等难以忍受的事情,直到最后的一次考验——站在屋内而外面的人却被冻得瑟瑟发抖——王喆对马钰终于感到放心。他知道只有一个人才能够继承自己的衣缪,那就是已经得 道的馬鉅。在师父去世前夕,馬鉅发誓要完成師父宿愿,将全真集印发行,并劝人修行,同时守孝三年。最後,在师父去世前传授五篇灵文予馬鉅,並溘然长逝。
继任之后,由于希望更好地推广全真教义,而不是守孝三年的誓言,因此馬鉅选择留在長安城继续傳播正統宗旨。一连三年的艱苦生活和辛勤工作,使得馬鉅深受當地居民敬仰,全真教也因此在長安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基礎。此後,在終南山為師父守孝三年的期間內,又對《紫陽本草》、《太上感應篇》、《茹毛飲血圖》、《秘笈六卷》進行整理編纂,並將這些經典著作廣泛傳播開來,這些都成為後來學者研究及參照的重要資料。此外,他還創立「白素貞院」、「紫霄宮」等場所,用以培養弟子並弘揚佛法。此時期,全真派已經開始形成一個系統化的宗派結構,並且影響力日益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