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始虚靖先生张继先的传说
道教之始:张继先的传说
张继先(1092-1127),字遵正,号“翛然子”,为北宋末期著名道士,也是道教第三十代天师。据传,他五岁时就能作诗,并且被誉为“真仙”。九岁时,他便袭承了天师的职位。
张继先以其清癯白皙、渊默寡言著称。他曾多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并获得徽宗的青睐,被赐号“虚靖先生”。他不仅修习符箓道法,还涉猎内外丹修炼。在他的论说和书信中,有《大道歌》、《心说》等作品流传至今。
在山林中,张继先追求冲淡自持,不尚世俗之欲。他认为心是万法之宗,与天地同生,为神明之主宰。人生轮回三界、出入生死,是由于一念之转。他提倡斋戒静心,以达于无为,以实现长生的目的。
他还提出内丹修炼方法,认为神驭气而非杂用外物,可以自长寿。他的观点深受后世弟子推崇,其中有吴真阳、王道坚等人,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尽管他与林灵素等人同时得到了徽宗的宠信,但他却多次隐退生活。元朝武宗封他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表彰他的贡献。此外,他对于权力的谦逊态度和对知识分子的劝诫,也值得后世学习。
总体来说,张继先是一位集学问与修行于一身的人物,他留给我们的是关于如何通过个人修养达到超越现实世界的一种哲学思考,以及一个追求本真的精神理念。这一切都是通过他的言行所展现出来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更具有时代精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