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道德经打印版带拼音探索天然道观的智慧之光
【摘要】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它深入人心,影响着传统生活、思维方式以及节日庆典。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本文从节日活动出发,深入分析了道教对传统文化和性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道教文化,民俗,性格
道教起源于古代鬼神崇拜,与黄帝和老子的思想相结合,由张道陵创立,其历史悠久达1900年以上。以“ 道”为最高信仰,追求自然和谐与社会稳定。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
一、道教文化对民间节日的影响
春节:古代阳历新年与阴历春节融合,现在我们过两个年。重视的是阴历年,因此春节成为我国最盛大的节日。在此期间,有丰富多彩活动,其中许多源于道教思想学说,如祭祖神明等。
元宵 festival: 元宵吃元宵点灯,这习俗源自“三元说”。正月十五上元燃灯、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也要燃灯,上中下三官主管各有喜乐之事。
清明 festival: 清明祭祀祖先也是重要活动之一。老子认为依靠“ 道”行者会有子孙不断祭祀而得福报。这时期还有扫墓及感怀亡人的习惯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 festival: 九月初九是重阳佳期,是团聚亲情的一天,也是外游子的思念亲人的时刻。而这段时间由来已久,在外游子心中就是一个寻找归宿的地方。而这个时间也有来自于故事里的关于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解除灾难的情形,这个习俗也来源于某种程度上的玄学理念。
二、道教文化与民间祭祀
祛病消灾:请法术驱邪鬼怪,有如《红楼梦》中的描述贾府请法士做法驱妖,可见其影响力巨大。
丧葬:死后家中请法士或僧侣超度亡灵仍有所存。
送灶神(腊月二十三):原是一善良人,因贫困而死,被玉皇封为东厨司命灶王爷负责管理家庭灶火。
庙会(庙市):原来的宗庙社郊制度发展成庙会,每地不同的庙会都有祈子求财等活动,而随着经济发展更增加娱乐内容,如双簧高跷,使这些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指导方面,更突出的则是在基层神像城隍土地灶君等领域,对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村地区建房屋选址布局农门挂照妖镜等现象仍可见到其踪迹,即使科技进步减少人们对鬼神敬畏,但在农村地区仍能看到其影子。此外,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于这些哲理理解程度不同,只士大夫阶层才可能理解其中玄奥之处,对普通百姓来说太遥远,所以更多的是宗教学说的特有的鬼神观念仪式方法产生影响,而不是那些哲学理论。在民俗中佛陀与儒家融合很严重,让人们无法区分哪些属于佛家的哪些属于儒家的,最终目的都是吸引普通大众去信仰他们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