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巨擘魏伯阳
魏伯阳,字云牙,号翱,是东汉时期的道教高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炼丹技艺闻名于世。出身于河南新密一带,他接受了儒家经典中的谶纬神学思想,以及民间流传的黄老宗教观点和神仙丹术。他的内心渴望不是权力的掌控,而是对道家的追求。
魏伯阳不愿意踏上仕途,相反,他热衷于探索人生奥秘。他曾在长白山遇见了一位高深莫测的真人,那位真人赐予他《龙虎经》,这本书成为了他修炼之路上的指南。在继承古人的《龙虎经》基础上,他亲自实践,不断探索,最终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
一次,他用三个大丹来考验自己的弟子,其中两个弟子由于心机不足,最终遭到惩罚。而魏伯阳则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最终与白狗同归仙界。他的炼丹原理基于《易》的乾、坤、坎、离四卦,通过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万物,这也是人类生命运动的一种再现。
魏伯阳修行有四个阶段和四层境界:筑基、炼精化气、小周天、大周天,每一个阶段都要求内外结合,达到体内元气运行如风箱般平稳自然,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甚至返老还童。此外,他还研究过外丹,即金丹,其材料包括八种矿石,用以合成六一泥,再加水银铅制成玄黄,然后放入赤土釜中燃烧三十六日,可得金液还丹。这就是他在著作《周易参同契》中所描述的大致情况。
然而,在面对这些成果后,魏伯阳陷入了极度矛盾的心态。他认为若公开这些秘密,将会被无良之徒利用欺骗世人;但若将其隐匿,则会失传,让自己感到遗憾。他最终选择使用文学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世,这就是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
此书仿照东汉出现的纬书《易纬参同契》,由“周”、“易”、“参”、“同”、“契”五字组成,“参与其中”,象征着大易、黄老与炉火三者的统一。在写作完成后,他只秘密地向两个人传授,即徐从事和淳于叔通,他们分别成为注释者之一,为这部作品贡献了宝贵智慧,使其能够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