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在天然道观中修道十足高雅的诗句里是怎样描绘神仙的道教美术呢

在天然道观中修道十足高雅的诗句里是怎样描绘神仙的道教美术呢

道教自东汉末年产生,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其思想深受儒家和佛教影响。历经两千余年,道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老子想尔注》提及“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象也”,《道德经》则强调“道常无名,朴”。因此,在开创初期,道教并不重视“形像”崇拜。

南北朝时期,随着对神仙崇拜的兴起和佛教礼仪的影响,使得道教美术开始出现变化。佛教造像、绘画艺术的高峰对道教美术产生了推动作用。在宋代,有学者如王淳提出:“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像。”梁代陶弘景立有天堂无像,但宋代已有神像流行。

北魏太武帝时期,由寇谦之刻制天尊及诸仙之像供养,这标志着在北魏时期 道观中已经有了神像。而玄嶷《甄正论》记载,“开辟以来至晋末戴斑穀之冠披黄衫帔立天尊之像习灵宝经称为士。”这表明从晋末开始就已经有人以丹青金碧描绘神仙圣容,并认为通过虔诚礼拜可获得福报。

神仙是由“道”衍化而来的形象化体现,是修行目标与最后归宿,因此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十分重视其造构。随着时代发展和传播需要,对外吸收并造构出更多神仙,最终形成复杂庞大的体系,其中最高级别的是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大德天尊。

此外,还根据地方信仰创造了一系列地方性或民间信仰中的人物,如妈祖、关帝等,将其纳入到宗派体系中。此类人物被赋予特定的相貌与故事,以便人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其存在。此种方法不仅加强了宣传的手段,也促进了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发展。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和儒家的根本区别 道教文化解密揭...
中医养生大揭秘:不再“依葫芦画瓢”,找出真正的内外养之道! 在探索中医养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一些流行的保健方法所吸引,例如通过特定的食疗、锻炼或休闲场所...
人生应该多多益善还是无欲则刚 道教文化探秘人...
在宋代的一个阳春之交,一个名叫杨贤的少年出生于淄齐(今山东省中部),他的太岁年纪仿佛预示着一段非凡的旅程。自幼,他便对道教修炼和神秘的方术怀有浓厚兴趣,对...
人生座右铭大道至简无欲则刚 道教文化之巅修...
在宋代的一个阳春之交,一个名叫杨贤的少年出生于淄齐(今山东省中部),他的太岁年纪才刚刚到来。自幼,他对道教修行和寻仙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尘世间的地位和物质...
道德经的神奇力量 德道经 论德-...
探索德道经中的道德智慧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德道经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论德”为核心,阐述了如何通过修养个人之心来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的内心平和。以...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