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两鼻祖安期先生倡方仙
在古老的中国历史中,道教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宗教,它以修炼为主,追求长生不老、羽化飞升。其中,安期先生是道教前身之一——方仙道的实际开创者,他得到了太丹之道、三元之法,并最终羽化登仙。在他的生前和身后,都有无数人对他怀着崇敬之心。
传说安期先生曾师从河上公,是黄老道家哲学的传人。他在日照天台山修行,东晋时期的葛洪甚至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提到过他。在那篇作品中记载了河上公登山悟道并授徒升仙,以及安期先生石屋尚存、河上公坐痕犹存的情况。这说明了他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山东古琅琊一带。
秦始皇对安期先生极为青睐,每次出巡都会去拜访他,即使远至海边也要寻找他的踪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五次出巡三至琅琊,与安期生有莫大的关系。而汉武帝也曾多次派遣方士入海寻找蓬莱上的安期生,最终未能找到,但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历代文人骚客如李白数称赞过安期生,其中李癸还写下了“终留赤玉履,东上蓬莱路”、“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的诗句。而宋代诗人陆游也有类似的描述:“人生不作 安 期 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然而,不同于世人的认识的是,安其生的身份并不仅仅是一个隐士,更是一个黄老之学的大师。他与项羽交谈并没有得到重用,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他们都拒绝接受。此外,他也是蒯通善友之一,对蒯通施展才能提供支持。但最终因时代背景不同而选择隐退。
尽管如此,由于他的智慧和才华,他的一些门弟子依然能够推动社会变革,如盖公,以黄老无为之术辅佐汉相国曹参,为文景时政开创新局面,从而将道家的思想融入中国历史舞台,将其硕果累累地结实下来。因此,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文化方面,都可以看出对这位名叫 安 期 生 的人物怀有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