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吕祖金华宗中传说有两位修行者一位倡导无为另一位主张有为他们之间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了一场生死
其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如何避免轮回、心与迹的区别,以及静与动的关系。
一个修行者问道:“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欲免轮回,须从无形做功夫?”另一个回答说:“无从做功夫。究竟何以做?将谓静中可得,动则失。不知动之所以失,由静之无以得。夫静无得,动有失,皆未达道也。”
这个问题引发了更深入的讨论。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他们探讨了“有迹探无迹”的含义,以及如何真正地理解和实践这些概念。这包括了观察自己的内心状态、不被外界干扰以及如何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心灵状态。
他们还谈到了“守真如之性”、“致心一处”以及“神气”的本质,并解释了为什么不能简单地通过肉体上的练习来实现精神上的提升,而是需要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自我。
最后,这两个修行者强调了重要性的是要保持专注和诚意,不要被外界干扰或迷惑,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自我反省来达到真正的悟道。此过程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并且正确理解这些哲理,就能够最终达到涅盘,即自由脱离轮回-cycle-中的束缚,从而获得永恒生命力的一种形式。一言以蔽之:真理就在眼前,只需用智慧去发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