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强调道家学说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天然道观的文化展示
道教音乐:强调道家学说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 天然道观的文化展示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驱邪降妖以及超度亡灵等宗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为法事音乐、道场音乐。这种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不仅具有烘托和渲染宗教气氛的作用,还能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
早期 道 教 的 法 事 活 动 是 古 代 巫 觋 祭 神 仪 式 的 承 袭 与 发 展,最初 诵 经 为 直 诵,未见有使用 音乐 的 记 录。道乐的使用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在《魏书?释老志》记载中,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被授予天师之位,并被赐予《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从而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
唐代是道教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之一。唐高宗曾令宫内乐工制作 道 调。玄宗曾命 道 士、大臣献 道 曲,并亲自研作和教授 道 乐。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著名诗人,如张籍、薛涛,他们在其诗作中提及到了 道 乐,这表明当时 Daoism 音樂已經非常流行并深入人心。
宋代是 Daoism 音樂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一些著名詩人如林靈素修改、增補Daoist 斋醮儀式,並編纂了許多歌曲,這些歌曲後來成為了 Daoism 音樂的一部分。此外,《玉音法事》的出版也是這個時候的事情,這是一部記錄南北朝到宋代間Daoist 法事音樂的地方,它以曲線記譜方式收錄了大量詞章和宋真宗、宋徽宗所創作的大量赞颂歌曲。
至元代,全真與正一兩大派出現,使得 Daoism 音樂也有所不同,全真派重視清修,其音樂多為清幽出世;而正一派則重視斋醮與符篆,其音樂雄浑古雅。
明初朱元璋設立玄教院統領全國Daoist 寺院並規範化DAOIST 斎醮儀式,此時 DAOIST 選擇合適的人員來進行祭典活動,並且由精通樂舞的人士主持此類活動。此外,由於各地地域差異導致不同的風格形成,也使得 DAOISM 音樂更加多樣化和地方化。
清代繼續沿用明代以前傳統,但隨著時間推移,DAOISM 音樂也開始融入民間生活,更廣泛地吸納宮廷音樂與民間音樂元素,使其更加受到百姓喜愛,並且逐漸演變成不同的民間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