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呼吸吐纳法解锁古代养生之谜
道家呼吸吐纳法:解锁古代养生之谜
01、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中和。养生之道在于遵从这些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心柔,不逞强,以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与时俱进达务,使性情中庸。
02、高居其位者,其下有责;九窍各有职能,如官分工。若能以正己为本,以理顺九窍,则嗜欲充益,无色可见,无声可闻。故曰,上离其道,则下失其事。
03 行端直则祸害远离,不遭祸害则尽天年。
04 君子三戒:少时血气未定,在色戒;壮年血气方刚,在斗戒;老年血气既衰,在得戒。
05 志闲而少欲,则形体安宁;志绪安宁,则内外和谐;形劳而不倦,则精力充沛;气调和顺,则意志坚定。每一步都能达到所愿。
06 仁人多寿,因外无贪而内清静,有平和的心态,不失中正,如同效法天地包容万物的美德,而修身以至多寿且治身。
07 心静悦神,让福满门;神悦必生福,可以化险为夷救死命。快乐神以延年,为去灾病除患难开路。
08 圣人不使身役于物,不随欲流向和境界,一切皆由此来,是故圣人守此规矩而后能长寿健康也。
09 心与志相随,便是忿怒发热劳汗惊颤愁癖。一切由此起始,也一应皆非常态。而君子知足常乐,此乃灵魂之养也!
10 知大致者,无求无弃,无喜怒哀惧,是谓高尚的人格。
11 凡摄生先除六害,然后可延命。
12 一切病根在于心,当心静则病何往?
13 人主精神,全凭心理运作。一忿怒即发热,一疲劳即出汗,一恐惧即瑟缩,一惊吓即颤抖,一忧虑便成习性。
14 见利不动诱见害不怖,是宽舒仁爱独乐自足的真理。
15 知足常乐,是崇高境界的一部分。不求名利也不患得失,这是最高贵的人格特征。
16 欲修身先明积恶,要正己先诚其意。
17 清空重负绝虚忘情,对待世间万物简约自然,即学道也。
18 心灵纯净轻装,即可克服瑕疵绝虑忘情亦然,只需思虑减少就可以造就良好品质了。
19 知足终日不足,更何况贫穷?乐在其中更何须说?力行善事适时处置,每个举措都合乎时宜,这样才能长久安稳地生活下去!
20 神主血脉,用药莫先急着用药。在没有保养的心灵中,如果多愁多思,那么再好的药也是白搭!
21 不预谋未来,不留恋过去,将眼前的事按理处理,并非因利或害担忧,就如同保持清醒的心态处理一切事情那样简单有效,
22 养生的关键是养护心灵,因为一个健康的心,就意味着身体不会受伤。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首先需要培育一个健康的心灵,
23 在凝聚精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世界,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力。如果我们整天忙碌并且焦虑,那么我们很容易走向衰老,
24 君子面对困难有应对策略,他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困难击垮他们知道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正确道路,而不是因为逆境放弃或者因为挑战感到疲惫;
25 对待别人,要宽宏大量,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建立一种更加积极的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