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天成的多元一体理论开辟中华民族研究新领域
悟在天成的多元一体理论:开辟中华民族研究新领域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1988年8月,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学术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研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领域,它不仅在文化上、学术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也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那么,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历史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连开,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马戎。
20世纪初叶,欧洲已形成了一批 nationalist states,在引进欧洲“nation”概念的时候,加之中国各个派别和学术界产生了争论。立宪派主张以汉族为中心建立国家,而激进党人则推崇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在辛亥革命后,无数知识分子开始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真正的人民共和国,其中孙中山提出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种思想成为后来建设现代国家的一种理念。
然而,在帝国主义侵略与瓜分下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是还是统一”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这场关于“中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大讨论中,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动员全民团结起来共抗外敌。这也是当时顾颉刚与费孝通就“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是否是一个整体”展开争论的情景。
费孝通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承认多个不同的存在,并且要从根本上理解每个群體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共同创造出中國這個國家。他曾经親身考察瑤人的生活,並發現瑤人雖然說不同語言但卻能夠團結起來成為一個具有特定認同感的小型社會單位,這對費孝通而言,就是「多元」的一部分。而他也強調漢族與其他少數種族之間必須有一種共同創造出的歷史,這就是「一體」的意義。
费孝通先生将这一观点称为“华夏文明”,即所有诸侯国都受到了周礼影响并被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大同世界观。他认为这种文明并不只属于某一个部落或王国,而是整个东亚地区的一个共同遗产。
对于当今时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建立一种理想状态:我们需要坚持两者的结合,即保持各个小组(如语言区)之间差异,同时又保持它们之间能够协调工作,使得整个系统能够运行良好。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一种集中的文化框架,比如通过教育等方式传播一种公共价值观,以便于人们识别自己属于哪一个更大的集体。
强化身份认同:为了让人们感到自己是该大集群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提供一些共同的事物,比如节日庆典或者公共活动,这些都是增强公众身份认同感的手段。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来支持那些促进全国性的活动,如体育赛事或文化交流项目等,这样可以帮助减少地域间隔阂,让人们认识到他们其实是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居民,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邻居们。
文化共享:虽然不同区域有其独特性,但同时也应鼓励文化共享,因为这是加深人民之间联系的手段之一。此外,还应当确保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和语言,同时尊重他人的选择,这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