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社会中拜财神求财拜药王求健康这是信仰还是功利_道教文化与修仙的结合
我在社会的喧嚣中,向着财神爷和药王爷许下愿望,这是对信仰的追求还是功利的行为?_道教文化与修仙的融合
在这个充满节日气息的时候,我不禁回想起一篇旧文,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对当时所写之作的深刻省思。我们设立了众多神仙位,但同时也批评人们只会拜财神、药王,而不去敬畏三清玉皇,甚至用“功利性信仰”来形容这种行为。这种界定方式是不准确的。
在神仙面前,无论是虔诚地修行大道,或是带着期待地跪拜祈求,这些都是信仰表达的一种形式。区别仅仅在于表现形式上,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信仰方式强加于他人。如果大家都一样,我们又何必相互寻求呢?
思考往往比指责更难,更有意义。
——编者按
每当年终岁尾、节假时令到来,人们该放假,该回家,该拜祭天地,又该去道观祈福。这是一项自古以来就传承下来的习俗。但对于道教中的众多神仙,你应该如何选择呢?
有人认为,不管你选哪个神仙,都能保佑众生,所以应该一个都不落全部拜访;也有的人认为,只要心意相同,就选择专门负责此事的神仙,如犯太岁则要拜斗姥和值年太岁星君。此外,还有一些人群,他们平时并不常去信奉任何宗教,在春节期间参观只是为了讨个吉祥,此时他们选择参拜对象一定会包含财神爷和药王爷。
如果你经常光顾道观,你会发现过年过节时,财神殿和药王殿总是排起长队。而有些人甚至为了得到第一炷香,一开门就赶紧前往这两个殿堂,那份求得心情简直毫无掩饰。当有人说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功利性的,他们只会相信那些对自己有益处的事物,当这些事物成真后,他们才热情地供奉;若这些事物被忽视或遗忘,即使轻微也可能遭受驱逐或愤怒发泄。这样的现象并非因为信仰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在看待 信仰的问题上出了偏差。
道教尊崇各种类型的情圣,有烧香拜佛等方式,是表达正统正义的一种基本态度。最核心的是相信,从而通过反思与忏悔,以明过去错误,以为指导未来的做法,并从此改变命运。这是一个从理念转变到实践行动的过程。如果只把摆好供品、逢年过节露个脸就算完毕,就能获得无尽力量,这既不是源自内心,也是一种迷惑思想,更是一种迷失方向。如果迷失得越深,最终将陷入胡乱拜祭,无果而止。一味急切追求短期巨变,却从未真正相信“天赐良缘”,即便再大力施展,也只能摇头弃之。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手中还不足够丰富,却无法看到自己拥有的已经足够丰富。
比干被尊为财神,因为他无私,因此人们应学会无私于金钱,让金钱带给精神与情感上的满足。在许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自身尚需更多,却忽略了自己手中已有的所有。我所说的最大关键词之一,就是一个“欲”字,如果总让自己被牵引走,便永远渴望更多,最终却只有失望收场。
苦海无边指的是人们不断投身于欲海之中沉沦,只是在即将溺死之际才明白岸上的美好。而道教有济世度人的传统,其灵魂就在于让人借由诸多法宝,对照自身,最终实现“苟日新,日日新”的结果。不论是否向财神、药王祈愿,都必须抛开妄念,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再次体验修行生命力的价值。
信仰不是简单投币许愿获胜,而只有付出为人类,为世界,为彼此,则才能得到那慈悲如山的大智慧。(原创文章,由《道教之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