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人挥笔生花宗教艺术的擦擦风采
如同玛尼石遍布各地,获得崇拜,“擦擦”也在不同地区广受人们的喜爱。它是一种人工制品,与天然的玛尼石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擦擦”是由泥土制成,而非天然白石;其二,它们通常较为小巧,不及玛尼石之大;其三,与固定于某处的玛尼石不同,“擦擦”因其轻便,可随身携带。
“擦擦”的名称源自梵语,其含义难以用字面来表达,但指的是一种小型泥制佛像。这些泥塑艺术品通常由高质量的土壤制作而成,在墨竹工卡县,因当地土壤适合制作而闻名。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使用精心准备好的模具,这些模具可为铜质、铁质或木质,并且因为“擦擦”的多样性,其形状和设计也各异。
湿润的泥巴被填入模具内形成坯料,然后晾干后就完成了最初的“擦 erase”。然而,这些初步阶段的手工艺品并不结实,因此需要经过烧制,使它们变成坚固耐用的陶器。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rase”的稳定性,还使得它们变得更加美观。此外,还有彩色的“erase”,如黑色、红色、蓝色,以及将颜色涂抹到外表上的彩绘作品,这些都增添了更多层次和丰富性。
由于地域差异,无论是材料还是技艺,都体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熟悉的人只要观察一下“erase”的材质、烧制程度、形状和颜色,就能辨别出它来自何方。“Erase”虽然主要由泥土构成,但并不是唯一选项,有时还会加入贵重材料,如金银珠宝等,使得这些特殊版本更加珍贵。而更高级且神圣的版本,则采用骨灰与泥土混合,以此来增强宗教意义。
其中最特别的是所谓的“布尔撒克”,这是一种只有少数法师可以制造出的极为罕见且珍贵的手工艺品。“布尔撒克”独特之处在于使用含血盐巴以及藏药材作为原料,其中的一部分只用于塔葬仪式。在这种仪式中,对法师肉身进行严格处理,将体内液体吸干并通过盐巴和药物进行净化。这种浸透着生命力血液的小佛像,被视作无价之宝,因为信徒们认为它们拥有治愈疾病和抵御一切邪恶力量。
因此,“erase”被普遍供奉在寺庙旁边的大山、大河、大路中央或交叉路口,也有的存放在巨大的佛像内部或寺庙里的塔尖上。而有些人则选择携带这些手工艺品作为护身符,总之,它们与玛尼石、经幡等同样,是人们祈求生活幸福必备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