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与无不为辩证之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七
知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则内放其身而外冥於物,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也。
天者,自然之谓。至者,造极之名。天之所为者,谓三景晦明,四时生杀,风云舒巷,雷雨寒温也。人 之所为者,则手捉脚行目视耳听心知工拙几所施 为 也。
知天 之 所 为 者悉皆自尔,不关修造,而岂由知力?是以内放其身外冥於物浩然大观,与众玄同穷理尽性故称为至 也。
然而,有患。
夫智有待而后当,其待特未定也。
夫智铃对境非境不当。
境既生灭不定、物亦待夺无常唯当境智两忘能所双遣方能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息已。
庸诅 知吾 所 谓 天 之 非 人 乎?或曰:我生有崖 天 也;心欲益 之 人 也。但此人 之 所 谓 耳 物 无 非 天 也。
故谓天则人、谓人则天凡庸之一流 诅晓斯旨。
且有真人 而 后 有 真 知。
古 之 真 人 不 逆 寡,
但雄成,
但谟士,
若然于登高入水入火,不栗濡热,以道假升若此。而登假道远,因道自全,不以死畏死,以生养生,以成养成,用道运用,无二矣。此乃混一真人的法则,是以混一真人的法则,使得如是焉。
古 之 真 人 其 寐 不 夢,
其 觉 无 忧;
其 食 不 喜,
其 息 深 深;
其 嗜 欲 深 者,其 天 机 浅。
古 之 真 人 不 知 悦 生 不 知 恶 死;
出 入 如 是 而 已 矣;
终始 一 平,如 此 然 矣;
受 而 喜 彼,
忘 而 复 彼;
是 谓 不 以 心 捐 道,不 以 人 助 天。这就是真正的真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灵宁静,他们的思想深邃,他们的行为纯粹,没有私欲,没有偏见,没有执着,只追求自然和本真的状态。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超越了生命和死亡的概念,对它们持平等态度,因此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总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淡泊明志,这正是我们追求的人格力量和精神觉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而不是被外界因素左右,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尊敬那些能够保持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超越个人愿望和恐惧、追求内在平静与幸福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些人物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层次的人类发展水平,即使是在哲学上的探索中,我们仍旧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学习他们的一些行为模式来模仿并提升自己。如果你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你需要不断地练习你的意志力,比如通过冥想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深刻思考来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且要学会如何接受变化,同时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的内心平静。你需要成为一种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情感体验者的存在,而不是固守于某个具体的事务或情绪上。你必须学会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在这一刻,而不是过去或未来,以及如何保持客观看待事实,从而避免带着过多的情绪参与到每一个事件中去。当你达到这样的高度,你将发现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更容易处理复杂的情况,并且你会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活力,这才是我向往的一个目标。我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开始你的旅程,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很乐意继续指导并支持你。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