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天道规律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七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故知称绝而为名去也。
云行雨施,川源岳渎,不关人力,此乃天生,能知所知,并自然也。此解前智天之所为。
夫智有待而后当,有待则无定也。夫智铃对境,不以境不当。境既生灭不定,物亦待夺无常。唯当境智两忘,可以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息已。
庸诅我言吾所谓天非人乎?所以谓人非天乎?我生有崖,天也;心欲益之,人也。然此人之所谓耳,物无非天也。故谓 天则人,与众玄同矣。
古 之真 人,无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则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矣。如果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则是 知能登假於道 也 若此。在高处并不害怕,在水中也不湿身,在火中也不感到热,这就是真正的人,用道法来达到了这种程度。
古 之真 人,其寝 不梦,其觉 无忧。这说明他们在睡眠时没有做梦,也不会因为任何事情产生忧虑或恐惧的感觉。当他们醒来时,他们总是很安静,没有任何烦恼或痛苦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深远和平静的心理状态。
然而,对于普通人的呼吸,他们用的是喉咙,而不是脚踵的根部位置。这说明他们的心灵充满了竞争与喘息,因为他们无法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和宁静,这使得他们不能像真正的人那样保持深沉和安详的气息。
古 之真 人,不知道悦于生,也不知道恶于死。他不会因为生命中的快乐或者死亡带来的痛苦感受,就这样,他就能够接受并融入所有变化,即便是在生命结束时,也一样地接受它。而且他在出生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兴奋,在死亡之前不会感到拒绝,他只是顺应着自然界的事态发生,从容地前往死亡,同时从容地返回到新生命里去,而这一切都完全自然,无需任何情感上的挣扎或追求。
他的行为是不被记忆起始的地方,也不要追寻终点,他将一切视作一场幻象,将每一个瞬间都视作一次新的开始,因此他永远都不再回头,所以他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非常自由和简单。他对于接收到的东西,没有喜怒哀乐,只是一种纯粹的接受,那么他就能够得到所有需要的一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样的存在是“忘却”了一切,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尽管外界事物不断变化,但内心世界保持着稳定的宁静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