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悟透天道规律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七

悟透天道规律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七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故知称绝而为名去也。

云行雨施,川源岳渎,不关人力,此乃天生,能知所知,并自然也。此解前智天之所为。

夫智有待而后当,有待则无定也。夫智铃对境,不以境不当。境既生灭不定,物亦待夺无常。唯当境智两忘,可以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息已。

庸诅我言吾所谓天非人乎?所以谓人非天乎?我生有崖,天也;心欲益之,人也。然此人之所谓耳,物无非天也。故谓 天则人,与众玄同矣。

古 之真 人,无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则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矣。如果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则是 知能登假於道 也 若此。在高处并不害怕,在水中也不湿身,在火中也不感到热,这就是真正的人,用道法来达到了这种程度。

古 之真 人,其寝 不梦,其觉 无忧。这说明他们在睡眠时没有做梦,也不会因为任何事情产生忧虑或恐惧的感觉。当他们醒来时,他们总是很安静,没有任何烦恼或痛苦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深远和平静的心理状态。

然而,对于普通人的呼吸,他们用的是喉咙,而不是脚踵的根部位置。这说明他们的心灵充满了竞争与喘息,因为他们无法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和宁静,这使得他们不能像真正的人那样保持深沉和安详的气息。

古 之真 人,不知道悦于生,也不知道恶于死。他不会因为生命中的快乐或者死亡带来的痛苦感受,就这样,他就能够接受并融入所有变化,即便是在生命结束时,也一样地接受它。而且他在出生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兴奋,在死亡之前不会感到拒绝,他只是顺应着自然界的事态发生,从容地前往死亡,同时从容地返回到新生命里去,而这一切都完全自然,无需任何情感上的挣扎或追求。

他的行为是不被记忆起始的地方,也不要追寻终点,他将一切视作一场幻象,将每一个瞬间都视作一次新的开始,因此他永远都不再回头,所以他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非常自由和简单。他对于接收到的东西,没有喜怒哀乐,只是一种纯粹的接受,那么他就能够得到所有需要的一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样的存在是“忘却”了一切,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尽管外界事物不断变化,但内心世界保持着稳定的宁静与平衡。

标签:

猜你喜欢

成仙的方法很恐怖 道法自然探索那...
在中国古代,道教作为一种深厚的宗教文化,其影响力遍布于山川、河流和森林之中。道士们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深邃的智慧,赢得了人们对他们名字的尊敬与好奇。其中,...
共修的功德 街角的指令他遥...
在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城市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喧嚣声此起彼伏。我偶然间注意到,他站在街角,用一种奇特的手势似乎在指挥着我。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神秘的光芒,那种眼...
修道入门心法 道德经白话版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
如何解释儒释道的天人合一 修心诗句中的美...
在古代中国,文学艺术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被人们所推崇。修心诗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智慧,更是对人生、宇宙的一种深刻思考。...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