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道德经无为则无所不成物以其用生人以其心存

道德经无为则无所不成物以其用生人以其心存

《道德经》:无为而治,物以其性生。世间之事,不因人意动摇,正是因为我们未能洞察世界之真相,所以才会在世界面前感到困扰。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圣人通过对万物本性的理解,其心不受世变之扰。这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超越了俗界的局限,他们能够站在超越俗界的客观理智上审视问题,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来往,无所谓生死,这便是人生的终极自由。

《道德经》中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则恶已;皆知善之为善,则不善已。”这句话意味着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就自然形成了丑的概念;同样,都知道什么是善,那也就自然形成了不善的概念。因此,好坏、吉凶、祸福并非事物本身呈现出来,而是在不同立场和不同的观点下,由人的主观意识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此情此景,在创业这件事上尤为明显。当一个人追求富贵时,他会将所有挑战定位为失败和挫折,但一旦成功,就会将自己当作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并将自己的处境定义为幸福与成功。这似乎符合他的愿望,但实际上,这可能隐藏着新的麻烦。在守成过程中,如果过于自满,便可能养成奢靡腐败的心态,从而引发更多问题。

《道德经》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福祸相依,我们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只会在事物变化时,以主观意识给予“得失祸福”不同的解释,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被事务束缚于自身内。

真正地认识、理解和体验事物,不强加主观意志,也不企图掌控,就能跳出主观意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如庄子中的孙叔敖故事。他虽然曾任令尹三次,却始终保持平静,没有喜怒哀乐,因为他认为荣华富贵并不属于自己,与他无关,与别人无关,因此他能够悠然自得。

孔子评价孙叔敖:“古时圣人,最难以说服者,即使最美丽的女子也无法吸引他们,即使盗贼也无法抢夺他们,即使伏羲黄帝这样的英杰也不愿结交朋友。而死亡生存虽大事,却亦不能动摇他们,更何况爵禄俸禄呢?这样的人灵魂穿透山川不会湿脚潜入深渊也不湿足,一贫如洗也不感到贫穷,将全部奉献于世间自己却愈发充实。”

这种超越世俗自由,让个体摆脱了世俗定论带来的压力,对待一切顺其自然,不仅避免多余的情绪,还能在理解的事物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看似消极的“无作为”,其实是一种积极法则,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智慧。

标签:

猜你喜欢

如何理解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人生最高境界无...
1.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个喧嚣而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有人追求金钱、权力,有人追求名誉或是社会地位。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
女生对你说无欲则刚什么意思 扇贝美食挑战如...
如何大胆尝试新食物 你准备好了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美食领域,每一个新的料理或是未知的食材似乎都能引起人们的...
什么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成之谜悟在次...
在那遥远的时代,一个名叫陈海州的人物,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卓绝的文采,在当时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书房里,不仅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典籍,还有他自己手写的一些诗词...
修行的诗句 神话传说-六耳...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六耳猕猴是一种拥有六根长耳朵的灵异生物,它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擅长使用魔法。据说这种猕猴能够变幻多端,经常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以其独特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