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养生得失道教智慧与佛句共赏天然道观人文景观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既有得益,也伴随着失落。作为清朝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对养生持有浓厚的兴趣,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来延长生命。然而,他最终只活了62岁,这可能与他晚年的生活无奈和不当的养生习惯有关。
在饮食上,曾国藩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他通常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并表示:“我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即便军务繁忙,他也会“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因此避免肥鱼大肉,因为它们都可能损伤脾胃。少吃、素食、清淡能够养护脾胃,如果能得到适当的关照,那么健康和长寿就自然而然了。
曾国藩注重精神涵养,其中最明显体现就是他的“早起”习惯。这一习惯源于他的祖辈数代提倡,而他自己则认为:“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奋精神。”尽管公务繁重,但这项日常练习对于曾国藩来说具有无穷的好处。此外,这样的行为还影响到了他的幕僚、将领以及许多后来的追随者。
体育锻炼也是曾国藩坚持的生活方式之一。他认为强健筋骨是维持健康必备的手段。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并教导自己的子女和儿媳亲自种菜、养猪、织布或下厨,不要依赖奴仆。在外出时,要多走路少乘坐马车或轿子。他还给家族晚辈设立了一套“日常六功课”的规矩,即每天必须完成六件事情,“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因此要求其每天早晚各行五里路散步。一旦坚持下来,它们转弱成强。
书法和围棋也是曾国藩提倡的一些运动。他把书法视作一种培育忍耐力并调节身心状态的手段,每天临写100字,将浮躁的情绪加以收敛,以此来细致处理心灵,同时使气息平静。而围棋则在忙碌的军事政务中帮助他转换思维,放松情绪,还能在紧张危机中保持镇定,对抗内心烦躁。此类活动虽然轻松,却产生了显著效果,而且适合长期进行。
然而,在最后几年里,由于过度劳累和精神上的压力,曾国藩也有了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一方面是过度劳累:虽然他年轻时得到了肺病幸运地逃脱,但之后又患上了牛皮癣几乎伴随至终末。战争消耗掉了他的智慧与力量,更耗尽了身体能力。实际上,对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应谨慎安排,不要过度疲劳。
另一方面,是由于过分忧虑的心神伤害:作为一个大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被赋予挽救国家命运的大任,可是却无法看到大清帝国前途何去何从。这导致对方手握重兵的人士对他抱怀疑态度,使其经历恩威并施的情况,从而处于持续的心理恐慌状态。在医学角度看,当一个人陷入悲观失望甚至郁闷低沉的情绪中,其疾病发作概率增高。不难理解的是,最终因中风逝世,与肝病、高血压等其他健康问题同样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