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无不为守一存思道教文化之天然道观
在道教文化的天然道观中,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将养神视为“虚其心,实其腹”的艺术。《道德经》和《太平经》阐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这是所有养生的基础和前提。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强调了静寂无为与忘却身体的重要性,而司马承祯则在《坐忘论》中提出了一套七步法门,以实现从信教到得道的循序渐进之旅。
首先,是信教这一阶段,即相信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宇宙法则,这是修行之路上的起点。“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这两者相辅相成,使人能够找到生命的真谛。
接着,便是断缘阶段,此时必须抛弃世俗欲望,与尘世隔绝,不再追求物质利益。这需要一种清醒的心态来认识到,只有放下对外界事物的执着,我们才能真正地回归本源。
收心作为第三个层次,它意味着要封闭我们知识、感觉和思维带来的干扰,让自己的心灵安宁而专注。这就像塞住那些不必要的情感渠流,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保持纯净无染。
简事阶段要求人们简化生活方式,不让外界的事务影响内心世界。孙思邈曾说,“多欲则志昏”,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欲望,从而达到一种超脱的心境,这样才能真正地修炼身心。
真观是第五个层次,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屏蔽外界干扰,现在要的是真正地看到现实中的真理,不被表象所迷惑。
泰定是一个更高级别的地位,它要求我们保持内心平静,无论周围发生什么都不受影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接近于最终目标——得道或曰悟极乐境界。
最后,最难以达到的境界便是得道。在这里,我们不再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任何烦恼或动摇。这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言:“人生几何?譬如浮云。”只有当我们达到这个状态时,我们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一切奥秘,并且实现长生不老、健康常存。
至于“存思”,它是一种将意念集中于某一点上,以便引导我们的精气返回体内。如果按照古人的方法进行,“存思”还能帮助吸纳来自天地间各种神力的精华,使人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与力量。而具体操作也有一定的规矩,如《存思三洞法》,通过特定的仪式程序来达到修炼效果,比如想象自己连接天地之间三个主要空间,每个空间都代表着不同的宇宙力量,并通过呼吸与这些力量交流,最终使自己的身体充满活力与智慧。这样的练习据说能预知吉凶、避免灾难,还能提高自身修炼成仙等能力。此乃养生大计,也是探索生命奥秘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