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天然道观跟大道至简相似守一存思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论述道教养生之道。在《道德经》中,我们学习到“虚其心,实其腹”,达到“致虚极,守静笃”,使得神气充盈,如同婴儿一般纯净无瑕。《太平经》则深入探讨了“守一”与“潜心”的重要性,将养神视为所有养生的基础和前提。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要追求长生不死,就必须保持恬愉淡泊的心态,无嗜欲之累,只需静寂无为,以忘却世俗的束缚。
唐代学者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他认为养神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提出七个层次: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每一层都要求我们进一步放下尘世的纷扰,与外界隔绝,以至于达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心境。
"存思"或称作"存想",即闭目专注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使外界的杂念消散。如果按照道教来看,“存思”不仅能帮助我们修炼,更可以吸引外界五行诸神进入人身。这种修炼还有一套固定的仪式程序,比如《存思三洞法》,要求人们通过叩齿、三遍咽气等动作来感应三种不同类型的真气,从而达到精神上的高度集中。
而“守一”则意味着闭目专注于最高无上的“我”,让这份精力常驻体内,使自己精神满足,不会因为分散注意力而丧失。这项修炼并不简单,它需要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在最本质的一点上,而这个一点可能位于头顶、眼睛间,或是脐下丹田等处,每个人对此理解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身体与精神之间完美统一,让人达到一种超越凡人的境界。在古籍中,《太平经》指出:“故头之一者,顶也;七正之一者,目也;腹之一者,脐也;五脏之一者,心也;四肢之一者,手足心也。”每一个部分都被赋予了一种特殊意义,而这些意义又似乎指向更高更深的一层含义。而葛洪则认为,这些部分还有各自具体的名字和职责,他们居住的地方也是不同的,对于如何把握这一切,又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
总结来说,“守一”、“存思”的修炼对于提高生命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存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宁静与平衡。不过,这些修习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们需要耐心与毅力的不断投入才能逐步提升我们的灵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