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女仙开悟秘笈天然道观中的奇妙身相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女仙开悟秘笈—天然道观中的奇妙身相
福州的“摆塔文化”源远流长,据说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为庆祝而将家中珍宝摆在门口。由于当地多有寺庙和塔楼,因此人们将这些贵重物品制成小型塔模型进行展示,这便是“摆塔”的由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塔”活动不仅成为了一种显耀富裕的手段,也成为了尊敬祖先、庆祝节日的一种重要方式。
裴仙宫作为福州的一个著名道观,在宋代治平年间建成。在明清盛兴之际,它开始举办中秋期间的传统“摆塔”活动。改革开放后,裴仙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将这个古老习俗延续至今。
每逢中秋佳节,裴仙宫都会组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首先,他们会搭建几张桌子,用以展出各种玩具,如泥娃娃、瓷塑人物和动物,以及精巧的小椅子、小桌子等。此外,还有插在木架上的刀枪矛戟,以其独特造型吸引人眼球。
在布置这些物品时,有着严格的规则。一开始,要紧靠墙壁放置高达七到九层或十三层的铁皮或木板制成的小型金字塔,使其成为整个展台最突出的焦点。然后,再围绕着这座金字塔放置各类装饰品,如泥塑佛像、八仙过海等,每个装饰品都要占据一个固定的位置,以确保整体协调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这是利用小盆子内植稻谷,让它们自然发芽,最终形成生机勃勃的小秧苗。这不仅增添了美感,而且象征着五谷丰登,是这一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去,“摆塔”还象征着多福多旺,现在除了纪念戚家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外,它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步步高升。而在疫情期间,裴仙宫更是专门向医护人员致敬,为他们设置了特殊的展区,这无疑是一次新时代对旧俗传统深化理解与实践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