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玄学怎么入门探秘福州的摆塔文化与古老道教天然道观
福州的“摆塔文化”: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与道教天然道观的深层意义
福州独特的中秋摆塔习俗,据说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平定倭患凯旋归来,百姓在他回来的那一天,就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摆放在门口,以此表示庆祝。由于老福州多寺多塔,这些摆设品也常常以古塔模型为形象,因此得名“摆塔”。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中秋节活动,不仅有了显耀之意,还包含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佳节气氛增添的一份热情。
裴仙宫:传承者福州“摆塔文化”
裴仙宫建于宋代治平年间,其在明清时期便开始举办这一盛大的活动。改革开放后,在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的领导下,该庙继续坚持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这项宝贵遗产延续至今。
每当中秋佳节临近,陈锦丰道长便组织管委会成员举行传统性的民俗活动。在空旷区域搭建几张桌子,每张桌子的高度根据所展示物品数量而定,从一张到三四张不等。最靠墙壁的一张桌子必然是最高的大,一直排下来逐渐降低。一旦准备就绪,便可以开始精心布置这些精美的小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模型小椅子、小桌子,以及插木架上的刀枪矛戟等。
布局上,高大无比、高出众的地方自然是位于墙边最突出的位置,而其左右及前方则依次铺开各种装饰品,如泥制弥勒佛、八仙、天女散花以及婚嫁仪仗——二寸高的小旗手伞吹喇叭抬轿偶人等。这一切都要按规则进行,比如单体放正中央成双分左右,大件后,小件前,以保持协调感。此外,还必须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即用细沙灌水再覆稻谷,让其自然发芽到中秋前夕,为满盆翠绿生机盎然增添生气,并寓意五谷丰登。
过去,这样的展览既象征着繁荣昌盛,也暗示着步步高升;如今,它们不仅纪念戚家军弘扬爱国精神,更含蓄地表达了向往更高目标的心愿。在新冠疫情期间,裴仙宫甚至专门为医护人员设置了一处特别展示区,用以致敬那些在第一线奋战的人们。旧日风俗、新时代挑战,我们应当努力保留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