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中的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作为中古道教步虚仪的起源与古灵宝经分类论考中心仿佛在讲述着一段段传奇
道家经典《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是中古道教“步虚”仪的重要文献,自东晋末年以来,便深受学者研究与探讨。该经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对“步虚”仪式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中古道教文学中的“步虚词”形式上,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关于《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的分类归属,学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经应属于敦煌本《灵宝经目》现有的“元始旧经”,即陆修静所编纂的近三十部古灵宝经。这一说法基于该经最初就被收入此类目录,并且内容与其他“元始旧经”相似。
另一种观点则根据小林正美先生提出的“元始系”和“仙公系”的划分标准进行分析。小林正美认为,《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原本属于后来称作“仙公新经”的类别,其最尊崇的是老子《道德經》,并非葛巢甫创作的《靈寶赤書五篇真文》,因此不符合作为元始系之一员的资格。此外,该 经最尊崇的是太极真人和葛仙公,而非元始天尊,因此更倾向于归入后来的"仙公系统"。
我们认为,要准确理解《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章》的真正性质,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它在古靈寶經系列中的角色及其使命。該經主要阐述了靈寶「步虛」儀式,並以「洞玄步虛吟」十首為核心內容,這些歌咏描繪眾神遊於天界之間的情景,是對天界神靈儀式的一種模仿與致敬。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探討其起源與發展,以及它如何影響後世的斋醮儀式與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