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文探究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的奥秘与古代灵宝分类考研
东晋末年的“古灵宝经”《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是一部近数十年来备受国际道教学界关注的经典。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该经所阐述的灵宝“步虚”仪式,对中古以来道教斋醮仪式的演变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在各种道教科仪中被普遍使用;二是“步虚词”作为中古以来道教文学一种极其重要的文体形式,而该经则提供了“步虚词”一种最早的形态;三是围绕该经在敦煌本《灵宝经目》中归属问题的讨论。
根据敦煌文书P.2861和P.2256宋文明《灵宝經義疏》,陆修静(406-477)在其《靈寶經目》中,将古靈寶經劃分為「元始舊經」和「新經」兩類。1982年,道教学者小林正美先生提出敦煌本《靈寶經目》已被陸修静作過重大改動,認為應該根據古靈寶經各自所尊崇最主要神靈,以及是否有「三洞經書」的觀念,将古靈寶經重新劃分為由「葛氏道派」所創作的「元始系」和由「天師道」所創作的「仙公系」兩種靈寶經。
由于《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在古靈寶経分类問題的討論中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學術界對其歸屬至今形成了三種主要看法:一是按照敦煌本《霊寶経目》現有的「元始舊経」和「新経」的分類,認為該 經屬於 «元始舊経» ;二是在依照 「元始系」と 「仙公系」の划分標準,将其划归«仙公系」,或稱«仙公新経» ;三是在認為該 經原屬於«元始舊経」,然而,其最初卻僅有開頭的一段序言與«洞玄歩虚吟十首」。至於該 經其他絕大部分內容則都属于 «仙公新 经」,乃後人根據較後出世之 «仙公新 经» 撰寫並補充進去。
有关古靈寶埃の分类,关系到对 古霊 宝 本 解 讲 和 基 本 教 義 思 想 的 准 确 抓 拉 而 不 同 的 分 类 法 亦 将 使 中 古 道 教 史 一 系 列 重 大 问 题 的 研 究 得 出 完 全 不 同 的 结 论。我们认为,从 灵 宝 “ 步 虚 ” 儀 的 起 源 来 看,《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的核心教义思想与 “ 元始旧经” 完全一致,因此应属于一批最早问世的一批 “ 元始旧经” 之一。而该 经 相关内容又对较后出世的一批新的 “ 新 经 ” 生产了深刻影响。正因为如此,敦煌本 《霊 寶 経 目 》 現 有 的 “ 元 始 旧 經 ” 和 “ 新 经”的分类,最终保持的是 古霊 宝 维 世 初 面 貌 ,陆 修 静 對 此 并 未 作 任 何 改 动。而這两种类别均属于葛氏道派在前后不同时期所创作。这一点也说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的真实面貌,都应该回到它最初当时流传出的状态,即作为一个独立存在于“元始旧经”的成员之一,并且起源于上清派,以太上大德君命为主神,这也是它为什么能成为目前研究者的焦点之一。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它如何被不同的学者、宗派解读并应用?以及这些解读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背景有什么样的影响?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先从更宏观层面审视整个历史过程,同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此外,还需要将这项研究扩展到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内,比如印度佛教中的梵呗乐曲,以及中国历史上的祭祀活动等领域,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这种艺术形式如何跨越国界而融入不同的文化体系,并逐渐演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情景。
总之,只有通过这样的综合方法,我们才能揭开那些曾被遗忘或未曾被注意的问题,使得关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即以音乐、舞蹈为中心的人间礼赞——能够得到更加精准和全面地了解。此外,这样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也能够增强我们对人类共同遗产价值认识,为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促进相互理解与尊重,让世界变得更加平衡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