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个性签名十善十恶的太霄琅书
【导读】《太霄琅书十善十恶》,源自北宋道书《云笈七签》第三十八卷“说戒部”,其中阐述了如何通过控制口、身、心来实践这十种善行与恶行。
【新文】
以修为本,恶自消散。善之大成,是慈悲的体现。
故《上品戒》中言:关怀生命,救助病痛;施予贫困,牺牲个人利益。尊敬师长,营造静谧之所;校订经典,守斋念道。退居让位,不争功名;普化愚众,劝诫纠正错误。立井于边境,植树造林;教导童蒙,使人向善。
此乃可法之事,可观者动静兼备。此制可循,使常态化。一旦行遍十善,便是道士。
若不求修德,只在山林劳作无果;若能信守此理,则勤寻各类戒律深入探究。在戒律众多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所得不同,无数的规条都辅佐一神,将其融合于三业中。这三业包括口、身、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无处不在,其善与恶无量,但每一种行为都会被归结为一个或多个原因,一共有十种主要的邪端。
首先是妄言,再来是绮语(虚假夸张的话),接着是两舌(引起别人之间误解和矛盾),四则骂詈(侮辱他人)。这些都是口头上的过错,而反其相,即变为正当行为。
五则贪爱六则窃盗七则奸淫,这些都是身体上的过错。而八则嫉妒九则恚瞋十则邪痴,这些属于心性的扰乱。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心性最重,它们成为破坏一切的根源。如果能够断绝这些恶习,就可以修炼出真正的善德。
因此,我们应实话直语,不讲空谈,让对话和谐进行。不仅如此,还要谦卑而且乐于舍财保持内外的一致纯洁,以及庆祝快乐,对待三宝持有敬意。当我们具备了以上十种美德,那么那些烦恼就永远不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