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之道兴唐法主于社会
,高明见王远知(公元509年—635年),又名远智,字广德,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师从陶弘景祖师,上清茅山宗第十代宗师,谥曰升真先生。后改升玄先生,时人尊称其为“王法主”。王远知作为早期上清茅山宗的宗师,在道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生平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而始终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与四朝朝廷均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为上清宗在唐宋数百年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远知出身于六朝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其祖父王景贤是梁朝的江州刺史,其父亲王昙选则担任陈朝的扬州刺史。其母丁氏亦宦门之后,梁朝驾部郎中丁超之女。据《王远知碑》记载,当时的僧人宝志曾跟随父亲说:“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王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在陈宣帝召请讲道后,他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道德品质,使得他与各个时代的皇帝建立了深厚的人际关系。
隋炀帝杨广对他的能力印象深刻,在多次邀请下,最终请他到京城洛阳设立玉清玄坛,以处置他的修炼事宜。此外,他还秘密送符命给李渊,并预言李唐将会得到天命,为唐朝建立打下了基础。在李世民夺取皇位前夕,他被视作功臣,但由于坚辞不受而归隐山中。
太宗即位后,对他有极高评价,将要加以重用,但他依旧坚辞,不愿意接受官职,最终皇帝只好降玺书表彰其功绩,并允许他回归故乡建造太平观。他在大唐贞观九年羽化圆寂,一百二十六岁。这一段历史证明了他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影响力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