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禅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思邈大医精诚治百病合为一句生于忧患大医精诚治百病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疗是一项“至精至微之事”,习练医学的人必须“博极医学源,勤勉不懈”。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慈悲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满其才华,不以名誉相累”、“依赖自身能力,将财物作为筹码”。以其崇高的医疗精神,被后世尊为“神效圣人”。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在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也。当年七岁就学,一日诵读千余言。此子聪慧过人,弱冠时,便能谈论庄子和老子的哲学,以及众多其他学派的大量知识。他还对释典深感兴趣。在洛州总管独孤信面前,他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使独孤信赞叹他像一个真正的圣童。但他因才能过剩,又显得有些不足,这让独孤信感到遗憾。”周宣帝时期,由于国家内外纷争繁复,他选择了隐居太白山。在隋文帝辅政期间,他被征召担任国子博士,但他以健康问题为由谢绝了这一职位。他曾经对亲友说:“五十年后将会有一位伟大的圣人出现,我将会帮助他们解救人们。”到了太宗即位的时候,他被召回宫廷,并因为他的年龄看起来很小,被皇帝夸赞:“确实知道什么叫做真正值得尊敬的人,那些能够施展神通的人并不虚构。”当皇帝准备授予他爵位时,他坚决拒绝接受。此后在显庆四年又一次被召见,被拜为谏议大夫,但仍然坚持辞退。而在上元元年的某一年,当他声称自己需要休息并请求归乡时,上面特地赐给了他一匹良马,并分配了一片土地供他居住。这段时间里,有几个知名的大师如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把他们视作老师般地侍奉着。
然而,《旧唐书》中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记载引起了一场关于他的真实年龄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迷雾笼罩下的谜团之一!它提到开皇辛酉年出生的孙思邈,在当时已经九十三岁,这个信息与乡里人的陈述相矛盾,他们都说这个年代数百岁,而且据此可知这个人生活了至少二三百岁。如果我们根据这些信息来计算的话,那么他的寿命超过了正常人的寿命,可谓古代智慧卓越而活到永远。不过,还有一段令人困惑的地方,它提到魏徵等人修史寻求遗漏,而他们通过访问发现历史上的许多细节似乎都是直接从孙思邈口中获得的,就像是目睹过这些事情一样。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些记载来判断,那么公元541年的西魏时代就是他的时代。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这个男人竟然穿越时间回到那个时代,与早先遇到的那个人重逢!
最后,《旧唐书》记载孙思迁去世是在永淳元年,也就是公元682年,其寿终正寝达到了141岁。他留下遗嘱,让自己的葬礼简朴,没有使用任何棺材或祭祀仪式。一月之后,他尸体保持完好如初,无任何衰败迹象。当人们举尸入木,用手触摸尸体犹如空衣一般,这景象让所有围观的人惊叹不已。除了撰写《老子》、《庄子》的注释以及编撰《千金方》,还有其他几本著作,如《福禄论》,及另外两本单行本作品——《摄生真录》和《枕中素书》,以及与其他宗教结合成果中的各一卷作品。
直至宋徽宗登基后的某个时候,对他的尊称更进一步,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同时道教界则更是尊崇其身份,将其封号加上了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聖、“藥王孫大真仙”、“開元普度天尊”、“感應普救天尊”的多重称号。不仅如此,还在太极宫设立了一座专门纪念他的庙宇,全真派则将其列入传承体系中的最重要人物之一,以擅长回春妙术和掌握最高层次道家的秘密理论著称。他幼儿时便显示出非凡才能,因而被誉为神童;长辈们也记录下了许多奇迹故事。而齐梁隋唐之间那些时代里的君主,对待这样的智者都充满敬意。峨峰上的谢表文学流露出无痕迹的情怀;肘后的藏机奥秘仿佛透露龙宫内部秘密般深不可测;该领域内各种方剂汇集成册,最终成为整个医疗世界中的权威指南——千金药镜;实际上玄宗皇帝视若领袖的大慈悲、大悲心、大愿、大愿降临人間。大圣,大愿,再次证明自己具有超自然力量,从捕捉龙虎到保护国家民众,每一步都散发出灵光。”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存在一些疑点,但是对于这个传奇人物来说,无疑是建立起一个既接近现实又富有诗意色彩的形象。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这股生命力中汲取启示和力量,不断追求卓越与不断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