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鼠年交响曲道教文化中的智慧之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与“鼠”相关的风俗习惯和艺术表现。如浙江南部古时流行的“打老鼠眼”这一民俗,元宵节时人们煮黑豆,然后撒豆于室内,念叨:“西梁上,东梁下,打得老鼠光铎铎”,信以为除去鼠患之法。贵州毛南族则有“送鼠节”,农历腊月初一日举行,以示对鼠的排斥。
在戏剧舞台上,“鼠戏”也十分盛行,如宋代故事戏《五鼠闹东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清代时期,“老鼠推磨”、“老鼠荡秋千”的表演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艺人们身背木箱走街串巷,将小舞台装入木匣中,用彩漆木制的小舞台表演各种节目,让人笑声连连。
民间谚语中,也有许多关于“鼠”的说法,如“多鸣之猫,捕鱼必少”,寓意深刻而又生动。诗歌方面,如唐代杜甫、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咏物诗,其中也有描写老虎或狸猫捕食老鼠的情景,这些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学魅力。
歇后语中也有诙谐趣味地提到“老mouse”,比如“你这做事就像捂着脑袋赶老mouse——抱头mouse窜”。联苑中的谜面也常含有‘mouse’字,如‘娄阿mouse问卦’(谜底:做贼心虚)。
虽然画家们并不喜欢画这种动物,但齐白石先生笔下的那只old mouse却形神兼备,他所绘《old mouse and oil lamp fire》的构图简洁凝练,其形象鲜明油灯火焰似被微风吹拂,而右下侧的一只old mouse形简意足,画尽了机敏伶俐特点。
这些与"mouse"相关的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于这个生物本质上的恐惧和憎恶,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美好的欣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地域,这种情感体验都以独特而丰富的手段得到展现,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生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