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圣典孙思邈大医精诚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其在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精通。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这是一篇论述医德的极为重要文献,对于习医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必读之作。在这篇文献中,孙思邈强调了两种至关重要的品质:一是“精”,即要求医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因为他认为医学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微妙的事业;二是“诚”,即要求医者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同情心,以真挚的情感去理解患者的心理和病痛,并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慈悲心,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救助所有苦难中的灵魂。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他从小就聪明过人,能够诵读大量古籍,而且对佛教经典也非常熟悉。独孤信看到他后赞叹不已,将他誉为“圣童”。周宣帝时期,他隐居太白山,但在隋文帝辅政时被征召担任国子博士。他曾预言:“五十年后将会有圣人出现,我将会帮助他们治愈百姓。”果然,在太宗即位后,他被召到京师,被誉为有道德的人物,即使当时知名的大臣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要向他学习。
然而,《旧唐书》中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记载存在矛盾,这引起了一场关于他的真实年龄的争议。根据记载,他自称开皇辛酉岁出生,而乡里人则说他已经数百岁。这让人们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年龄。但最令人震惊的是,当魏徵等修撰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时,他们多次访问孙思邈,并且据说他能如同目睹一样提供信息,这说明孙思邞确实在西魏时代活跃。而根据历史记录,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并没有辛酉这一年的纪录,只有辛丑年。如果我们相信这些记载,那么只能得出结论:孙思迁生活到了未来,从公元541年的西魏穿越到了隋朝。
最终,《旧唐书》记载了他的卒年,即永淳元年,也就是公元682年。当年的世寿达141岁。他留下了一系列著作,如《老子》、《庄子》的注释,以及三十卷的《千金方》,以及其他几部专门讨论健康与长寿的小册子。此外,还有一段神奇传闻,说到尽管逝世多月余,却仍然容颜未变,让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讶。而最后,在宋徽宗时期,他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在道教中又尊称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聖、“藥王孫大眞人”、“開元普度天尊”、“感應普救天尊”等众多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