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道士聂师道自然中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聂师道,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其生卒年份不详。他字通微,出生于新安歙州(今安徽省歙县),自少便对政治和山林修行有着浓厚的兴趣。十三岁那年,他就已经开始披戴道士的服饰,而到了十五岁,他就已经掌握了传法箓修真之术。
聂师道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曾多次游历于绩溪山、南岳等地,并且拜访了许多知名的道家高人,如玉清及光天碧玉二坛,以及在玉笥山清虚观中遇见了一位叫谢通修的异人,从他那里获得了《素书》的秘籍。之后,他返回故乡问政山居住了三十余年。
唐朝时期,当裴枢担任歙州刺史期间,一场兵乱导致城池被围困数月,城内的人们食尽援绝,无人敢于领命出城。在这种危急关头,聂师道自告奋勇请求前去处理事务,但裴枢因为他是道士而犹豫不决。最终,在聂师道坚持己见下,他才得以以易服身份前往外界,与敌军交涉。此次行动大获成功,不仅平息了叛乱,还让当地民众惊叹他的智慧和勇气。
吴太祖杨行密听闻聂师道的大名后,即召他至广陵,并为他建造了一座紫极宫作为居所。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有超过500人的弟子跟随聂师道学习上清法,其中包括邹德匡、王处讷等一批杰出的学者,他们分别散布到各个州府,将 道家的教义推广出去,最终朝廷也授予他们紫衣,以示尊荣。这段时间里,光宗耀祖的景象遍布全国,让人们对这位五代时期的代表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