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洞察道教名人朗然子内丹研究者
数据探究:道教内丹学大师朗然子
在东汉之后,道教中出现了内外丹两种炼法。唐代是外丹炼制的高峰时期,但随着几位唐帝服食后暴亡,外丹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导致道教学者开始转向内丹研究。从唐末到宋、金时期,一些著名的道教学者如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他们都有著作流传下来。
朗然子继承了内丹学,在洛阳的通充观大成,他留下了《悟真诗》三十首。这段历史发生在金大定年间,当时有一位名叫谭长真的“七真”之一,他在通充观居住前后十二年也修炼成功,有《水云集》流传至今。
刘希岳,字秀峰,又字望嵩,号朗然子,是一位出身富豪家庭但选择弃仕从道的人物。他生于唐朝末年,并非确切日期。他最初接受儒家教育,对经典和科举制度精通,但他并未能通过国家考试而感到失望,最终放弃仕途成为一名修士。
在四十五岁的时候,朗然子的修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在灵都老子观生活过一些时间后,他又进行了一次漫游参访,最终选择了洛阳南岸的通元观作为他的修行地。在那里,他不仅勤奋地诵经,而且还实践了他的修行功法,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功成事立的地步,即使白发变黑面色光泽,也保持着强健的体魄。
在洛阳城里 修行期间,还发生了一些奇迹,其中包括一次他要离开观察远行时突然消失,然后再现于树梢祥云之上,这些故事被载入当地史志中。
周天功提及朗然子的《悟真诗》,这部作品总结了他对儒家思想的一生的反思,以及他认为注重身心健康与延寿比追求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情感体会。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警示世人不要贪图虚幻的事物,而应珍视现实中的生命力和活力。尽管他是一介书生却坚持修仙,却并不信仰神鬼或超自然力量,而是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身体上的改变和精神上的平静。他相信,只有对现在生活投入努力,无需期待未来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不是依赖偶尔偶遇到的奇迹或者超自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