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朗读西升经篇
导读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康王时为大夫,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道藏》第三百四十六、三百四十七册收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共三十九章及陈景元所辑《西升经集注》六卷亦三十九章,其中两本文字不尽相同。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阐明老子的清静无为之主张。在对“自然”的阐释中,“自然者,即是‘虚无’之根本也”。万物皆始于虚无,而这正是 道之根本,也就是说自然与一同体,是从虚无中脱胎而出的,它孕育生灵、繁衍万物,却又是一种不可见摸触的东西,只是一种幽灵般的存在。
关于宇宙起源,《西升经》的宇宙起源说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相一致。但他眼里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着的,有形的。他认为形与神互生互成,但将神生的地位放在首要位置上。他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除垢止念、静心守一”,因为纷杂污秽的人世间,与自然无为状态是不相融合的,因此必须超越欲望才能达到永恒不灭。
对于治国之术,《西升經》的思想突出的是民本主义:“国以民为本”,认为统治者贪图珍宝会引起变乱疲役人民必致国亡主张“无為無事國實民富”。其根本仍在于人要去欲念,要“無為”。
北宋陈景元对《西升經》的评价很高,说它主张致虚守柔返于自然,其微言奥结果出入五千文之间。这实际上,《西經升》所阐发的大法精神与 老子的 《道德經》 相差无几,可以视其为 《道德經》的进一步发挥。在元世祖时,因牵涉到 老子化胡 的 道佛 之争,《西昇經》 成为了第一批应禁 道書 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