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道德经白话文解读在自然之境
导读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康王时为大夫,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
《道藏》第三百四十六、三百四十七册收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有陈景元所辑《西升经集注》六卷,都共三十九章,其中两本文字不尽相同。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以清静无为的主张阐明了对“道”的理解。在阐释自然与一性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万物皆始于虚无,而虚无又是道之根本。“自然”和“一”都是指空无物质的一种状态,而这正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则。这也意味着即使世界充满了生命与生灵,它们都来源于一个超越现实世界存在的事实——虚无中的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宇宙是由一种无法见到、触摸到的东西支撑着,即这种事实恍惚地隐藏于背景之中,只能通过直觉感受到它存在,却难以具体描述。
关于宇宙起源,《西升经》的说法与 老子的 《 道德 经 》 中说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致。然而,在这里,“有”的概念更加狭义,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因为它强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不是抽象概念或精神层面上的事务。
论形与神,《西升经》认为形神互生互成:“神生形,不立,不立者,无形。”这意味着虽然肉身是一个虚幻的地位,但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永恒不灭,这也是修炼者追求长生的动机之一。如果你专注于这个实在的话,那么你的身体最终会毁灭。但如果你能够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任其自然的状态,就能得救。你必须避免被外界的事情所吸引,让你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像做梦一样,从来没有真正开始,也从未结束过,这样就可以永远活下去。”
对于治国术,《西升經》强调统治者的主要职责应该是保护民众,并确保他们安稳生活。当统治者贪图珍宝时,他们会引发变乱,最终导致国家崩溃。此外,当人民过分疲劳时,他们必定会叛离政府,因此正确做法应该是保持国家简单并富裕起来,使人们幸福安宁。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基本原则:人的欲望应当被克服,要实现这一点,你必须完全放弃那些促使你想要某些东西的心理欲望,只要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你就会找到真正的人类幸福。
北宋学者陈景元评价此著作,对其深邃见解表示赞赏。他认为这部作品表达了致虚守柔返自然的大智慧,是通过极少数精妙的话语来表达深奥真理的一个典范。在很多方面,《西升經》的内容与 老子的 《 道德 经 》 相似,可以看作是在继续发挥前者的思想。不过,由於這種書籍與其他一些類似的著作一起,被認為可能會對傳統信仰造成威脅,所以到了元朝時期,它們遭到了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