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道德经第一章自然之道
导读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康王时为大夫,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道藏》第三百四十六、三百四十七册收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共三十九章及陈景元所辑《西升经集注》六卷亦三十九章,其中两本文字不尽相同。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阐明老子的清静无为主张。在这篇著名的第一章中,对“自然”进行了深刻阐释:“自然者,是非根本也。”虚无生出自然,而自然则是从虚无中诞生的,“一生天地”,天地又是万物之源。“一”、“自然”的意义都是空虚,无形,即万物皆始于虚无,而这个虚无恍惚正是大 道之根本。这意味着,大 道既含有虚无、自然,又包括了万物,这个宇宙间的一切都由这一单一的大 道所支撑,但同时又是一种无法触摸见到的东西,只能通过心灵感应来理解。
这种宇宙起源说与 老子的另一部作品,《达摩颂》,中的描述相似,都强调了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存在都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客观存在性质的认可,并试图探索更深层次的事物,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关于形与神的关系,《西升经》的论述认为它们互相生成并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缺一不可。但它赋予神更高的地位,将其置于最重要位置上。当我们谈到人的情况时,我们作为肉体的人类被视作一种暂时性的状态,因为只有通过超越这些短暂变化才能达到永恒不变。如果我们专注于追求纯粹物理实在,那么即使我们的身体得到了维持,最终仍会毁灭。但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完全放松,没有欲望,也就不会再担忧生命结束的问题,因此,“抱元守一,不如过度自我修炼,以期获得长寿”。只要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实现永恒,不受时间限制影响。
对于治国术语,《西升 经》的看法很直接:“民富国强”,即国家要依赖人民繁荣昌盛。如果统治者只贪图珍宝,那么必定导致混乱,最终导致国家衰败。而主张的是“无为政务”,这样就能避免所有这些问题,让人们安居乐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国家繁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直白但却非常有效的话题,它表达了一种核心信念,即必须尊重人类真实需求,并将政府职责局限在保护和促进这些需求方面,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或者剥夺他们。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些政治家会采取一些反常规措施,如减税、废除奴隶制等,以确保社会稳定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总结来说,《 老子 西 升 经》的内容虽然简短,却包含了丰富哲学思想,其对宇宙起源、形与神关系以及治理国家等多个领域提供了独特洞察力,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此外,这部文献还显示出了当时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潮如何影响早期中国哲学思考的一个缩影。在北宋时代,当 宗 教政策开始转向排斥外来的宗教力量时,这本著作被列入禁书名单之一,可以看出它曾发挥过怎样的作用,以及它背后的政治背景如何塑造了它的一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