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道教自然哲学的经典名句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他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可知此书是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此外,《神仙传》中提及此经,为证实其真实性。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阐明了清静无为的主张。首先对“道”进行阐释。在这部著作中,“自然者,是‘道’之根本也”,"虚无生自然,自然生' 道',' 道' 生一,一生天地,而天地生万物。“自然”与“一”,皆指虚空无物之意。万物皆始于虚无,而虚无又正是"道" 之根本,与三者合为一体,“天与与人物,本皆 ' 道' 之元。”并进一步指出:“虚无恍惚 ' 道' 根本,不论是否明白,都能直接感受到大宇宙法则。”
《西升经》的宇宙起源说与《道德 经》的说法相似,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从有到无再生成象,这种观点反映了古代中国哲学家对于宇宙本原探索的一种深刻认识。
此外,《西升经》还讨论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形神互生的概念。这意味着一个存在既有肉身也有精神双重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生命体。而它强调要通过修心养性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以达到长久不变、永恒不灭的人格状态。
总结来说,《西升 经》是一部集儒家、阴阳五行以及黄帝内經各派文化精华于一身的大乘文學作品,其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