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忘丹砂愧道德经精髓照亮人心
李白,一个被后世誉为“诗仙”的人,他的生活和身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简单。李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剑客、纵横家,甚至还有着道士的身份。他的故事常常与崂山太清宫东山蟠桃峰下的一块巨石有关,这块石头上刻着“太白石”三个大字,而离此不远,有一首由他写给孟大融的诗。
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对生涯失落和神仙生活无限向往的情感。他曾在东海上劳作,在山间饮食紫霞,还亲眼见到了安期公吃枣子大如瓜。这一切都让人联想到李白曾经来过崂山,那里的美景和神秘氛围可能激发了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然而,对于李唐统治者来说,他们崇奉老子和道教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隋朝末年的大乱时期,当权势力内斗争最烈之时,道士们或躲进山林,或积极参与其中寻找靠山。在这种背景下,楼观道士岐晖预言:“依我看哪,再过几年世道就要变了!”并且指出将会是老子的后代取代隋朝,并且道教必将勃兴。这句话很快传遍,让人们相信了岐晖的话,并支持起兵反隋夺天下的秦王 李渊。
当李渊决定起兵招兵买马时,又有八十余名道士打着“平定”的大旗到关迎接他,使得他深感感动。而这个过程中,不仅有佛教领袖支持,也有中原贵族出身的茅山宗宗师王远知宣称自己“奉老君之旨”,向李渊“预告受命之符”,借此宣称李氏取代杨氏是“奉天承运”。
随着唐朝建立之后,不断提高了道教的地位,最终发布诏令:“先老(道),次孔(儒),末后释(佛)”。而唐太宗也通过访求高门宗师,如房玄龄微服出访王远知,以实相告,被告诫说:“你以后当做太平天子,愿秦王善自珍重。”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唐祖乃至皇帝都是从老子的血脉中产生,因此需要尊崇与保护。
因此,在唐朝,可以说社会文化上的盛世,与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等《道德经》精髓息息相关。即便是在开元盛世,也没有放弃对《 道德经》的推崇,将其列为科举考试正式科目,同时还将其作为国学教育的一部分。这一切都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即追求超脱尘世烦恼,无私利益,以达到心灵自由状态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