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学窘和他的土家族调查研究
信息来源:网络 严学窘(1910—1991),汉族,江西分宜人。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南军政委员会、中南民族学院(今中南民族大学)工作。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室主任,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和民族研究室主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在民族语言学、音韵学领域有卓越的建树,是中国语学会第一、二、三、四届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广韵〉导读》(巴蜀书社)(1990)《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严学窘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 严学窘先生是最早研究土家语的学者之一,早在1951年,他就对在中南民族学院工作的田心桃老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并结合《永顺府志》,《龙山县志》、《凤凰厅志》记载的土话和苗语,对土家语进行了研究,他发现田心桃的发音与方志记载相吻合,既不是汉语,也不象苗语读音,而接近于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音。于是严先生开始收集史籍、地方志、明清笔记有关湘西“蛮族”的资料。 严学窘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深入土家族地区调查研究的学者。1952年在筹备湘西苗族自治区的时候,严学窘先生作为中南局民委湘西工作队队长,深入土家族聚居最多的龙山县调查,前后经历了13天,后写成了《湖南龙山土家族初步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是学者经过实地调查后写成的第一个关于土家族的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经过”,主要介绍了调查的背景和简单经过。 第二部分“基本情况”,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又分为“人口和分布地区”、“历史来源”、“风俗习惯”、“民族关系”、“社会形态”、“语言特征”六个部分。“人口和分布地区”通过实地调查,介绍了龙山县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成份构成和土家族、苗族的分布、人口情况。全县人口20万,土家族估计在10万左右,土家族集中居住在中南部的第六区、第五区、第四区,共有土家族6万多人,有的乡全是土家族,有的占60%以上。南部还有小范围的苗族聚居。“历史来源”部分,通过调查传说和史籍记载,严学窘先生认为“土家可能是古代北僚和板楯或廪君蛮的遗民”。这一研究结论又对潘光旦先生及土家族族源研究都有启示作用。 “风俗习惯”是整个调查报告内容最为丰富的部分,这一部分介绍了土家族的“家庭”、“婚姻”、“生育”、“丧葬”、“居住”、“饮食”、“服饰”、“宗教”、“节日”等,成为确认土家族的重要参考。“民族关系”部分主要反映了土家人的性格,土家、苗、汉之间的关系。“社会形态”主要介绍了龙山土家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各个阶层的土地占有情况。“语言特色”部分可以看出,在土家族聚居的四、五、六区土家语普遍流行,年老的多不会讲客话,大致能听懂一些,年青的多能讲客话,小孩子既不会讲也不会听,并举了一些土家语词汇,语句。 第三大部分“尾语”是结论部分,严先生认为:“上述各种情况充分地说明了土家族是少数民族,绝对不是汉族。”这一结论成为后来进一步调查土家族和确认土家族民族成份的重要依据。 在去龙山的调查过程中,严先生夫人马背上摔下来,差点坠入深谷。调查结束后,严先生把调查情况向中央民委副主任奎碧和中南民委主任张执一、湘西行署周小丹、湖南省委领导作了汇报。并把写成的材料上报中央民委,为潘先生等人调查研究打下了基础。严先生在研究中发现,不只是湘西,在鄂西、宜昌一带,也有土家族存在。后来土家族成份的恢复,证实了严先生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