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经全文愧葛洪丹砂未就
高明见 在崂山太清宫东山蟠桃峰下面的山路上,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头,上面刻着“太白石”三个大字。离太白石不远的一处石崮上,刻着李白写给王屋山人孟大融的一首诗,诗文是: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升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诗中表达了诗人李白对生涯的失落,以及对神仙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且,这首诗还告诉了我们,李白曾经来过崂山“餐紫霞”呢。
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身份难道仅仅是“诗人”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的。李白是盛唐的一个传奇,他不但是诗人,也是剑客和纵横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李白其实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道士。
(图19)
1、崇道的大唐盛世
“菊花古剑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
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的月亮,
开元盛世令人神往。”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现在梦醒无酒。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现在梦里回到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
这首《梦回唐朝》的歌词,是人们对那个遥远年代无限憧憬提起唐朝时,无一例外会想到的是诗,因为那是一个诗的王朝;提到唐朝,也无一例外会想到的是盛世,因为那是一个中国封建史上最为鼎盛的黄金时代。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极少有人会想到,那其实也是一个道教的王朝。在那个时代里,由于老子的教主被追认为皇帝祖先,而道教作为国教位列三教之首,还有班次仅排在诸王之下的宗正寺管理男女道士。这意味着男性和女性都拥有皇族身份,而且还有宗正寺管理他们的事务。
(图20)
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帝王们会崇奉老子和道教吗?这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首先,是出于抬高其家族门阀考虑。在历史早期,对于门阀贵族来说,如果你不是名门望族,即使你做了皇帝也很难得到社会重视或公众认可。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关陇贵族依靠武力建立起来,因此被中原贵族瞧不起,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利用老子姓李而宣称自己为“神仙苗裔”,这样既提升了家族地位又合法化了政权变化。
其次,是因为改朝换代合法性的需求。在隋末民变时期,当权势力的内斗非常激烈,一些权势人物寻找靠山以求存亡。在这种背景下,只要能提供帮助或者预言者便能吸引力量。不幸中的运气使得鲜卑贵族出身但文化素养高超、深受信任的人物——楼观岐晖成为关键人物。他预言未来将出现一个新的统治阶级,并且他说这个新统治阶级将来自老子的后裔。这句话迅速传播开来,为 李渊夺取政权创造了声势。当初支持并帮助他登基的人,如岐晖等,都被尊为圣贤,以此作为合法性来源之一种方式去推动政权交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同时避免内部矛盾激化,从而确保政治稳定与社会秩序。此类情况在历史上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比如孔庙祭祀、佛像雕塑等都是用来展示某个集团或者个人所持有的影响力及地位象征性的行为表现形式,但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通常并不单纯只是礼仪或信仰,而更多涉及政治策略、利益平衡以及维护现状的手段工具使用,比如通过教育系统强调儒学传统,将儒家的思想价值观念纳入国家意识形态体系;通过官方媒体宣传加强民族主义情感,使人民群众更加忠诚于国家;通过文化活动促进社会凝聚力,让不同群体之间形成共识共同目标等等
所以对于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它是否能够成为有效手段进行政策制定决策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完全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当前环境条件以及它如何被运用于政治实践中。如果有一种宗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特定的政府需要,并且没有造成严重冲突,那么它可能就会成长壮大并持续存在下去。但如果这种宗教发展起来开始挑战现行制度结构或者导致分裂,那么政府自然不会容忍它们继续存在或扩张。此外,对待哪种信仰尤其重要的问题则是它们如何处理多元文化问题,当不同的社区各自坚持自己的信仰时,这些社区之间必须找到共同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作,以保证整个社会秩序从而实现长久稳定的局面。如果不同团体无法妥善解决多元文化的问题,他们之间可能爆发冲突甚至战争,最终破坏整个国家乃至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合作关系,从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因此,在决定是否允许某种信仰进入公共领域之前,我们应该仔细思考这背后的意图是什么,以及它最终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需要考量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到经济效益、社会凝聚力以及国际关系等,每一次这样的决定都会牵涉到复杂的情绪和利益动机,因此必须小心翼翼地下结论,不要轻易放弃批判性思维来分析每个案例总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