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书籍中的道教仪范闵智亭的智慧篇
前言
道教以一体二用之行,体现了其独特的宗旨与宗教实践。宗旨在于弘扬老庄哲学思想,而宗教则包括祈祷、斋醮、威仪等多种活动。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套严谨的仪范,这是道士们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道教仪范概述
(一)道教仪范的起始
儀是指祭神祈禳等习俗,范是指所遵守的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将这些习俗规范化,并形成为现代我们所见到的“儀”即“规矩”。从汉初张子房会四皓访赤松到金元时代演出“全真”教旨,可见这种规范化过程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二)道教仪范中的三大类
戒律:
祖天师创立时期便有《正一法文》,其中明确提出三戒、伍戒和八戒,以及受护身符及三戒、伍戒、八戒等。
从律坛传授《戒经》可以看出,“戒”的重要性。
“五戒”、“十戒”,甚至更详细如千二百条都是为了制止恶心邪欲和乖言戾行,为证悟之阶梯。
醮坛威仪与斋:
威儀包含了醮坛中所有陈设和举止行动,都必须符合斋法典式,如同按本宣科一样。
斋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身心洁净程序,还有很多其他含义,如解冤拔罪、祈福保命等。
法文宝符:
箓在早期遭教就是一种注册薄籍,是门派登记薄,一旦授箓,就能受到神灵保佑,因为一个人受了箓,就在天神那里挂上了号。
道士不冠巾,没有名字,只有冠过巾,在天曹就挂上了号,不属于阎王管辖范围;受过三坛大戒,更得名标三元都会瓣,即九玄七祖皆得度。
通过对这些不同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这些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它们不仅影响了后世各个朝代,而且对人们修养自我,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实际实践中,都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