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深处藏匿着一套戒律不妄传这是全真派外人难以企及的秘密什么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天然道观这种对偶的生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自解放后首次的传戒仪式,这一历史性事件被宋士洪道长亲自拍摄。戒律,即禁令之义,是修为归真的要务,修行之必需。在道教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既称道士,不是模范不行;凡言真人,不是规矩不习。”当一位修者踏入戒坛,秉承诚意接受戒律,他们必须保持安静,并遵循严谨的威仪。他们应当远离五祖与七真,对品德有所追求,以期成为全真派榜样的楷模,继承家风。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算作法事,而是一项严肃的教务活动,是维护严肃道纪、重建教制的重要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全真派并非是第一个进行传戒活动的组织,这种做法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由正一道教实践过。此外,在敦煌文书中,有多部经典记录了这一点,如《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这份盟文记载了女道士王景仙如何向张泰法师接受十大誓约和十四个持身品牒,以此超脱三界达到上清境界。
因此,有人认为佛教对道教传授学问有所影响,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这主要因为印度佛教最初没有明确记载过任何形式的“传授”或“受取”活动。其次,由于中国佛教学术关于“传授”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而相比之下,早期中国 道教已经开始实施类似的制度。这意味着全真派对于接收新的信徒和教授新知识十分慎重,只有在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才会正式开展这一过程。
按照《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任何希望接受新戒律的人都必须具备以下十个条件:
喜欢胜利且善于学习。
与智者为伍,无疑心。
聪明睿智,可以辨别虚假与真的差异。
谨慎小心,不轻易发言。
柔顺而无过失,小心翼翼以避免错误。
能够超越自己的师傅,没有骄傲的心态。
尊敬师父和教育,与贫穷一样珍视得到宝贵的事物。
忠诚地服侍长老,无怨无悔地勤劳工作。
对先前的老师有感激之情。
热切请求接受新的规则,一刻也不停止努力。
方丈大律师只有在这些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新人的名字加到他的学生名单上。而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可能会选择将这些石匣藏匿于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地方,让它们自然而然出现,当某个时代需要的时候,就能被发现。
总结来说,受雷新规定是在太上天降给我们的一种礼节,它成为了我们宗旨中的重要部分,从古至今一直流转。在最初阶段,简化版的守则仅仅强调禁止贪欲并维持清净状态。而《老君想尔诫》据推测是最早的一本守则,也是所有其他守则背后的基础。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上清、灵宝以及新天师等各自制定出了三皈、三五八八十条守则。此后,在北宋兴起的大乘全真派中,“传授”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口口相傳的情形,没有书面记录,只通过听闻来理解,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