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与宗教文化得道高人为什么都隐藏起来
每个国家、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节日,源自传统习俗或宗教信仰。中华文化中,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同宝藏般珍贵。自古以来,鬼文化在国人心目中似乎一直很受欢迎,不仅对神通广大、至善至美的神感到敬畏和向往,对口耳相传的鬼魂则半信半疑甚至深信不疑。众多流传已久的鬼故事在诸多文化典籍中得以保存,而关于历史悠久的鬼文化,有人也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小说。在众多五彩缤纷的传统节日里,鬼节尤为别致有趣。
广义上讲,鬼节包括四大传统节日:上巳节、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節,它们都是缅怀亡灵的一种方式。这一祭祀习俗与我国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记载:“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原是小秋,小秋作物成熟。当时中国讲究孝道的人民会向先祖报告并请他们尝新,因此七月便开始举行祭祀活动。
目前,最流行的是将其来源归功于佛教或者道教。佛教中的“盂兰盆”被认为可以解救先亡倒悬之苦,即解救地狱中的受苦者。而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道教所称之“中元節”,主要与道教的地官赦罪有关。此时期人们通常会检查自己的行为,以此来获得福佑或避免灾难。
这些活动与中国古代固有的祭祀习俗以及迷信鬼神观念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对鬼魂并不像过去那样相信,但这些活动依然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仪式保留下来,是对中华民族孝道思想和慎终追远祭祀文化的一种体现。不论是放水灯还是其他形式,这些民间活动都体现了生者希望安康逝者的安宁的心愿,同时也是儒释道三家合璧融合的一个缩影,使得这些古老而又现代化的情感表达得以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