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神秘开端崂山张廉夫道教之祖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在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通过科举考试,以文学茂才一等之姿官至上大夫,时年仅22岁。后因遭遇权贵的排挤,他放弃仕途,全身心地投入到玄学的研究中。在终南山修道多载后,他开始四处云游,从未停止过探索知识的渴望。
他来到崂山,在现在太清宫附近筑茅庵生活自给自足,并在崂山开垦田地。这段时间里,他深刻体会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独立自主的快乐。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位农业家的典范。
尽管张廉夫曾经是朝廷中的重臣,但他对权力的追求并没有满足他的内心深处,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名利的地位。他的一生充满了不断探索、学习和实践的心态,这种精神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非常罕见且值得敬佩的。
张廉夫在崂山建立了许多著名寺庙,如“三官庵”和“三清殿”,这些都是当时最早的人工建筑,与汉武帝建造明堂相比,有着45年的先机。因此,崂山道士尊称他为“开山始祖”。他的功绩不仅限于建筑,更是在推动各地道教经书典籍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崂山成为一个文化与知识传播中心。
据说,当张廉夫委任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主持太清宫事务后,他已经85岁高龄,而这之后他又多次回到崂山,即便是在那个交通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也证明了他坚韧不拔和身体素质卓越的事实。在他的努力下,不仅培养了一群忠诚信守的小弟子,还栽植了许多树木,为今人的观赏提供了一片美丽绿洲,并成为了有史可考的人工植树开创者之一。他亲手栽下的两株桧柏至今依然生长繁荣,被誉为古树之冠,是现代人向往的一份传奇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