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美术中什么叫做描绘神仙探索天然道观中的道教文化美学
道教美术中的神仙形象:从无名到有形的艺术探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核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精致的美学体系。自东汉末年诞生的道教,以中国古代原始信仰、巫觋、方术为基础,并吸收了儒家与佛家的思想元素,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早期,道教追求的是“无名”的“道”,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因此并不注重对神仙的形像崇拜。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宗派开始出现对神仙崇拜,有了所谓“形像”。佛教造像、绘画艺术对此产生了影响,使得道教美术也发生了变化。
南北朝时期起,用丹青金碧描绘神仙圣容,不仅可以供养,还能修身养性、成仙得道。随着时代发展和传播需要,创造出的神仙越来越多,但同时也有淘汰掉一些不符合规则或不被人们接受的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与佛教斗争加强宣传手段,对于寻求生存与发展,加强利用艺术使人归信,这促进了道教美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美术的地方,即对于不同地位神仙造像壁画等制作要求与规定都有不同的标准。
《洞玄灵宝三洞奉》云:“凡造像皆依经具仪相……依冠华座,并须如法。”并且明确指出哪些不能用,如纯紫等颜色。在制作木雕画像前,也要选好木料及吉日良辰进行开斧仪式,而后还有装脏仪式,让神灵进入到图片中,使其真正成为实体。最后还有一系列点眼礼仪,要选择吉日良辰进行诵经礼拜才能完成。
经过这些步骤后的作品才具有真实感受,可以显现出其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从南北朝以后,最终演变成了我国独特的一种宗教学说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