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道教美术描绘神仙之姿探索自学道家法术的秘密领略天然道观中的道教文化
道教美术中的神仙形象:从无名到有形的艺术探索
在东汉末年,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以中国古代的原始信仰、巫觋、方术和卜筮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儒家思想和佛教的某些组织形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道教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历代艺术家与工匠提供了丰富创作资源。
《老子想尔注》中提到的“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象也”,以及《道德经》中的“朴”等观点,表明“道”是无形、无名、无象的,是不可知见的。因此,在开创之初,道教并不注重对偶像的崇拜,没有对神像的造型需求。
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对神仙崇拜,有了“形像”的出现,这也受到佛教礼仪影响,如佛教造像与绘画艺术推动了道教美术发展。学者陈国符指出宋代已有神像,而梁陶弘景立天堂未供养,又据史料记载北魏太武帝时刻天尊及诸仙之像标供养焉。这说明 道教供奉神像利用形像是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
随着时代发展和传播需要,道教吸收并构建更多神仙,有些被淘汰有些被保存形成庞大的体系。最高尊神是由“道”衍化而来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而地方山川如四值功曹、山城隍土地灶王等,以及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八仙等,都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与佛 教斗争,加强宣传手段促进了艺术作品产生,这种策略起到了催化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如王浮所著《老子化胡经》,试图提高地位还开始利用艺术使人归信,对于不同地位 神仙 的造像是按照不同的制作要求来规定,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美术的地方。
对于木雕塑制作,也有一套严格规范,比如选材择日,上供烧香诵经礼拜,还有装脏仪式以确保其真实性,并通过一系列仪式如开光点眼才能显现其真正面貌,只有经过这些仪式才具有神性才可以显现其威力,从此演变成了我国独特的地藏法典。